“別來桐樹老桐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別來桐樹老桐孫”全詩
城中過盡無窮事,白發滿頭歸故園。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桐孫詩(后元和十年詔召入京及通州司馬以后詩)》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桐孫詩(后元和十年詔召入京及通州司馬以后詩)》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去日桐花半桐葉,
別來桐樹老桐孫。
城中過盡無窮事,
白發滿頭歸故園。
中文譯文:
離去時桐花半落,返回時桐樹已老,我是桐樹的后代。
在城中經歷了無盡的事情,如今頭發已經斑白,回到故園。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元稹離開故鄉進入京城服役的經歷,以及回歸故園的感受。桐孫指的是桐樹的后代,用來比喻自己。詩中通過描繪桐樹的景象和自身的變化,表達了離鄉別井的苦楚和歲月流轉的無情。城中的忙碌和繁忙使他的頭發已經變白,最終他決定回到故園,回到原本的生活,追尋內心的寧靜和安寧。
賞析:
這首詩以桐樹為象征,將詩人個人的經歷與桐樹的生長相聯系,形象地表達了離鄉別井和回歸故園的情感體驗。桐樹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景物,寄托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人通過描繪桐樹的凋零和自身的變化,表達了歲月無情、人事如夢的主題。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繁忙都市生活的厭倦和對寧靜田園生活的向往。
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表達,元稹成功地表現了離鄉、歸鄉的情感沖動,以及對人生滄桑和時光流轉的思考。整首詩音調平緩,節奏流暢,文字簡練而富有意境,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這首詩詞在揭示人生哲理的同時,也展現了唐代詩人的才情和文學藝術的高超水平。
“別來桐樹老桐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sūn shī hòu yuán hé shí nián zhào zhào rù jīng jí tōng zhōu sī mǎ yǐ hòu shī
桐孫詩(后元和十年詔召入京及通州司馬以后詩)
qù rì tóng huā bàn tóng yè, bié lái tóng shù lǎo tóng sūn.
去日桐花半桐葉,別來桐樹老桐孫。
chéng zhōng guò jǐn wú qióng shì, bái fà mǎn tóu guī gù yuán.
城中過盡無窮事,白發滿頭歸故園。
“別來桐樹老桐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