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語胡兒撼玉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學語胡兒撼玉玲”全詩
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聽。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琵琶》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琵琶》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學語胡兒撼玉玲,
甘州破里最星星。
使君自恨常多事,
不得工夫夜夜聽。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琵琶演奏者的情景。詩人以朝代時期的背景來描繪,琵琶演奏者是一個來自胡人地區的少年,他嫻熟地演奏著琵琶,音樂美妙動聽。這位琵琶演奏者在甘州這個陷入戰亂的地方表演,他的琵琶聲引起了眾人的注意,眾人紛紛停下手中的事情,靜靜聆聽。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展示了琵琶音樂的魅力與感染力。詩中的琵琶演奏者來自邊疆地區,他用琵琶的音樂才華打動了觀眾,使他們忘卻了戰亂和疾苦的現實。這首詩詞通過琵琶音樂的表演,表達了詩人對藝術的贊美和對和平、寧靜的向往。
詩中的"學語胡兒撼玉玲"一句,形象地描繪了琵琶演奏者熟練地演奏琵琶的場景,琵琶的聲音像撼動著珍貴的玉石,表達了琵琶音樂的美妙和悅耳動聽。
"甘州破里最星星"一句描述了演奏的地點,甘州是唐代西北邊疆的地名,而"破里"指的是被戰亂摧毀的地方。在這個動蕩的地區,琵琶音樂成為了最亮麗的星星,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寧靜。
"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聽"一句表達了詩人的愿望。使君是指官員,詩人暗示自己是一個忙碌的官員,常常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無法抽出時間夜夜聆聽琵琶的美妙聲音,因此自恨錯過了這樣的美好。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琵琶音樂的描寫,表達了對藝術的贊美和對寧靜、和平的向往。詩人通過琵琶音樂的美妙表達了對戰亂時期人們內心渴望和平與寧靜的情感,同時也表達了自己作為官員的忙碌和無法追尋藝術之美的遺憾之情。
“學語胡兒撼玉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í pá
琵琶
xué yǔ hú ér hàn yù líng, gān zhōu pò lǐ zuì xīng xīng.
學語胡兒撼玉玲,甘州破里最星星。
shǐ jūn zì hèn cháng duō shì, bù dé gōng fū yè yè tīng.
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聽。
“學語胡兒撼玉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