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憐杏火發中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生憐杏火發中林”全詩
要教未敢脫羅裳,玉頰長紅黛長綠。
生憐杏火發中林,無奈桃腮倚修竹。
爭如錦帳照佳人,一笑嫣然春意足。
獨疑工部不題詩,端為風流欠芬馥。
分類:
《席上和鄭顧道燭下海棠》王洋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白天漫長,花兒疲倦,初顯的果實已經成熟,于是我在花前點起了燈燭。
我還不敢拋開身上的羅裳,玉頰上的紅暈和黛綠的眉,仍然存在。
生命如杏花般綻放,照亮了繁茂的林間,但無法與倚靠修竹的桃腮相比。
與其如此,不如將錦帳的光輝照在佳人身上,她一笑之間春意盎然。
我獨自懷疑工部不為這首詩題賦,這樣便是風流卻缺少芬芳馥郁。
詩意和賞析:
《席上和鄭顧道燭下海棠》是宋代王洋的作品。詩中通過描繪海棠花的美麗和細膩,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短暫的感慨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白天過長,花兒疲倦的情景,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于是,他點亮燈燭,希望延長花的美麗時刻,強調了對美的珍惜和追求。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仍然穿著羅裳,面頰上帶著紅暈和眉間的綠黛,暗示詩人自身的美麗和嫵媚。這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自身魅力的保留和追求,不愿脫去美麗的裝飾。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以杏花和桃腮作比喻,表達了對于自身的思考和比較。杏花火熱而明艷,代表了詩人內心的激情和追求,而桃腮卻依靠修竹,暗示了美麗需要有依托和支撐才能持久。
最后兩句,詩人認為與其光芒照耀著美麗的事物,不如將寶貴的光輝照在佳人身上,佳人一笑之間便能讓春意充盈。這表達了詩人對愛情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詩以花為象征,通過描繪花的美麗和比喻,抒發了詩人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同時,詩中對于個人魅力和追求的表達,也增添了一份自信和獨立的氣息。
“生憐杏火發中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 shàng hé zhèng gù dào zhú xià hǎi táng
席上和鄭顧道燭下海棠
rì zhǎng huā kùn mián chū shú, gù xiàng huā qián zhāng dēng zhú.
日長花困眠初熟,故向花前張燈燭。
yào jiào wèi gǎn tuō luó shang, yù jiá cháng hóng dài zhǎng lǜ.
要教未敢脫羅裳,玉頰長紅黛長綠。
shēng lián xìng huǒ fā zhōng lín, wú nài táo sāi yǐ xiū zhú.
生憐杏火發中林,無奈桃腮倚修竹。
zhēng rú jǐn zhàng zhào jiā rén, yī xiào yān rán chūn yì zú.
爭如錦帳照佳人,一笑嫣然春意足。
dú yí gōng bù bù tí shī, duān wèi fēng liú qiàn fēn fù.
獨疑工部不題詩,端為風流欠芬馥。
“生憐杏火發中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