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濤不動中流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波濤不動中流砥”全詩
昔謂椒蘭誠擇地,今知蕭艾適同畦。
波濤不動中流砥,風雨難瘖晦且雞。
自著漁蓑厭趨謁,晨鐘欣出郭門西。
分類:
《潘南夫察院出臺鄉人榮其歸拉余迎訪因賦七言》薛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潘南夫察院出臺鄉人榮其歸拉余迎訪因賦七言》是宋代詩人薛嵎所創作的一首七言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潘南夫察院出臺鄉人,歸來時受到熱烈歡迎。我因此前來拜訪,以此賦寫七言絕句。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鄉人歸來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鄉村人民的關懷和贊美。詩中還蘊含了一些思考和比較,從而引發讀者對社會現象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潘南夫察院的歸鄉情景,并通過自己拜訪這位鄉人,進一步展示了作者對他的敬重和贊揚。詩中的對比和比較,既有時代的變遷,也有對人生觀的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囊封朝上暮身擠”,揭示了官場的險惡和爾虞我詐。這一句可以理解為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現象的不滿和對清廉官員的稱贊。其次,“讒口何如萬目齊”,表明了讒言流傳之迅速和普遍,以及人們對讒言的盲從。這種現象使得作者對人性的質疑,思考了人們為何不能正直善良。
接下來,詩中提到“昔謂椒蘭誠擇地,今知蕭艾適同畦”,比較了過去人們對貴賤、優劣的評判標準與現實相比的變化。過去,人們常常認為椒蘭只適合種在高貴的地方,而現在人們意識到即使是蕭艾這種普通的野草也能在田野中生長,人與人之間并沒有本質的區別。這種比較引發了對社會等級觀念的反思,呼喚人們更加平等和包容的價值觀。
最后,詩中以自己“漁蓑厭趨謁”和“晨鐘欣出郭門西”作為結束,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厭倦和對寧靜自在生活的向往。這種自我抽離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態度,給人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也啟示人們在紛擾的塵世中尋求心靈的安寧。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鄉人歸來的場景和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對鄉村人民的贊美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詩中蘊含的對人性、社會觀念以及內心追求的思考,使得這首詩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人生哲理,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波濤不動中流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ān nán fū chá yuàn chū tái xiāng rén róng qí guī lā yú yíng fǎng yīn fù qī yán
潘南夫察院出臺鄉人榮其歸拉余迎訪因賦七言
náng fēng cháo shàng mù shēn jǐ, chán kǒu hé rú wàn mù qí.
囊封朝上暮身擠,讒口何如萬目齊。
xī wèi jiāo lán chéng zé dì, jīn zhī xiāo ài shì tóng qí.
昔謂椒蘭誠擇地,今知蕭艾適同畦。
bō tāo bù dòng zhōng liú dǐ, fēng yǔ nán yīn huì qiě jī.
波濤不動中流砥,風雨難瘖晦且雞。
zì zhe yú suō yàn qū yè, chén zhōng xīn chū guō mén xī.
自著漁蓑厭趨謁,晨鐘欣出郭門西。
“波濤不動中流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