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合野人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合野人居”全詩
曲通樵牧逕,正合野人居。
秋老欣禾熟,林寒覺葉疏。
高歌仍鼓腹,世事豈關渠。
分類:
《三用韻十首》楊公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用韻十首》是宋代詩人楊公遠的作品。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自然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事紛擾的超脫態度。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地不喧車馬,蕭然一草廬。
曲通樵牧逕,正合野人居。
秋老欣禾熟,林寒覺葉疏。
高歌仍鼓腹,世事豈關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的景物為背景,通過對大地、車馬喧囂的缺席的描寫,以及作者居住在一座簡陋的草廬中的描繪,展現了一種寧靜和靜謐的氛圍。詩中提到的“曲通樵牧逕”和“正合野人居”表明了這個地方的環境宜人,適合隱居的野人居住。這種隱居的生活態度與宋代社會的紛繁世事形成鮮明的對比。
接下來的兩句“秋老欣禾熟,林寒覺葉疏”通過對秋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豐收的喜悅以及大自然的變化。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禾苗成熟了,林木的葉子也漸漸稀疏。這些描寫傳遞出一種寧靜和安詳的感覺。
最后兩句“高歌仍鼓腹,世事豈關渠”,表現了作者超然世俗的態度。詩人坦然面對世事的紛擾,不為外界的喧囂所動,反而高歌鼓腹,心境自若。這種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心態,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詩人對于清靜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的冷峻態度。
總之,《三用韻十首》通過簡潔而質樸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自然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紛繁世事的超脫態度。這首詩展示了楊公遠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的感受,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某種生活理想和價值觀念。
“正合野人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yòng yùn shí shǒu
三用韻十首
dì bù xuān chē mǎ, xiāo rán yī cǎo lú.
地不喧車馬,蕭然一草廬。
qū tōng qiáo mù jìng, zhèng hé yě rén jū.
曲通樵牧逕,正合野人居。
qiū lǎo xīn hé shú, lín hán jué yè shū.
秋老欣禾熟,林寒覺葉疏。
gāo gē réng gǔ fù, shì shì qǐ guān qú.
高歌仍鼓腹,世事豈關渠。
“正合野人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