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辨已忘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辨已忘言”全詩
煙火一里余,雞犬遙相聞。
瘠壤僅容席,訟牒徒紛綸。
齊魏兩蝸角,況復三家村。
舉世競豪末,薄俗寧足論。
吾衰過元亮,欲辨已忘言。
分類:
《檢田》楊時 翻譯、賞析和詩意
《檢田》是宋代楊時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詩人登上侖山上層崗,遠離塵囂,感嘆人世間的瑣碎和紛紛擾擾。
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侖山的景色和場景。"尋侖上層崗"表達了詩人登高遠眺的意愿,追求一種超然的境界。"隨沖出高原"則暗示著詩人超越塵世的欲望,追逐內心的自由與寧靜。
"煙火一里余,雞犬遙相聞"這兩句表達了詩人身處山間,遠離塵囂,能夠聽到遙遠的村莊中的生活聲音。這種寂靜與寧謐與現代都市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詩人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向往。
"瘠壤僅容席,訟牒徒紛綸"這兩句描繪了當時社會的困擾和紛爭。"瘠壤"暗指貧瘠的土地,"僅容席"則傳達出物質貧乏的現實。"訟牒徒紛綸"描述了人們為爭奪土地、財產而發生的訴訟紛爭。這些描寫揭示了當時社會的不公平和人們生活的艱難。
"齊魏兩蝸角,況復三家村"這兩句用來比喻微不足道的角落或者爭斗,形容當時社會的局限和爭斗的微小。"齊魏"和"三家村"都代表了微小的存在,進一步凸顯了人們的爭斗和紛爭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的渺小。
"舉世競豪末,薄俗寧足論"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事的淡漠態度。"舉世競豪末"意味著整個世界都在追逐名利,對于這種競爭和爭奪,詩人并不以為然,認為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薄俗寧足論"則表達了對于俗世的冷漠和不屑,認為這些瑣事不值一提。
"吾衰過元亮,欲辨已忘言"這兩句揭示了詩人的自謙和無奈之情。"吾衰過元亮"意味著自己的才華和境遇都不如元亮,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謙遜和自我否定。"欲辨已忘言"則表達了詩人在面對復雜的人事紛爭時,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卻發現已經無法言喻。
《檢田》通過對自然景色和社會紛爭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事的冷漠和對內心寧靜的向往。詩中的意象簡練明了,語言清新自然,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凸顯了人世間的煩惱和苦悶,以及詩人對于超脫塵囂、《檢田》是宋代楊時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在詩中描述了自己登上侖山上層崗的經歷,感嘆人世間的瑣碎和紛紛擾擾。
詩中的景象描寫簡潔明了,通過尋侖上層崗和沖出高原的動作,表達了詩人超越塵世、追求自由和寧靜的愿望。
詩人描述了侖山的景色,煙火一里余,雞犬遙相聞。這里的煙火指的是人類的活動,而雞犬的聲音則代表著村莊的生活。這種景象與塵囂喧囂的現代都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詩人向往自然寧靜的心境。
詩中還呈現了社會的困擾和紛爭。瘠壤僅容席,訟牒徒紛綸,描繪了貧瘠的土地和為爭奪土地財產而進行的紛爭。這些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和人們艱難生活的關注。
詩中的齊魏兩蝸角和三家村則用來比喻微不足道的存在或爭斗,體現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爭斗的微小和局限的看法。
詩人對于世事的冷漠態度也在詩中體現。舉世競豪末,薄俗寧足論,表達了詩人對于名利爭奪的淡漠態度,認為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自謙和無奈之情。吾衰過元亮,欲辨已忘言。詩人自謙自己的才華不如元亮,同時也感到在復雜的紛爭中無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檢田》通過對自然景色和社會紛爭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事的冷漠和對內心寧靜的向往。詩中的意象簡練明了,語言清新自然,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凸顯了人世間的煩惱和苦悶,以及詩人對于超脫塵囂、追求內心平靜的追求。
“欲辨已忘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tián
檢田
xún lún shàng céng gǎng, suí chōng chū gāo yuán.
尋侖上層崗,隨沖出高原。
yān huǒ yī lǐ yú, jī quǎn yáo xiāng wén.
煙火一里余,雞犬遙相聞。
jí rǎng jǐn róng xí, sòng dié tú fēn lún.
瘠壤僅容席,訟牒徒紛綸。
qí wèi liǎng wō jiǎo, kuàng fù sān jiā cūn.
齊魏兩蝸角,況復三家村。
jǔ shì jìng háo mò, báo sú níng zú lùn.
舉世競豪末,薄俗寧足論。
wú shuāi guò yuán liàng, yù biàn yǐ wàng yán.
吾衰過元亮,欲辨已忘言。
“欲辨已忘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