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涵素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泓涵素月”全詩
一泓涵素月,千尺搖蒼煙。
我生乏世用,樂此山林閑。
臨流或倚樹,物我兩悠然。
慎勿作梁棟,斧斤斲其天。
慎勿入江海,洶涌生波瀾。
流蕩易忘返,正直難自全。
我欲叩其理,水去松無言。
分類:
《山中何所有》于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何所有》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于石。這首詩描繪了山中的景色,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超脫塵世的心境。
詩詞中的古松與清泉象征了山中的自然景觀,以及自然界中永恒存在的力量。古松高大挺拔,象征著堅韌和不朽的精神;清泉流淌不息,象征著持久不變的純潔與清新。這兩個意象與山中的景色相得益彰,給人們帶來寧靜和安寧的感覺。
詩詞中提到的"一泓涵素月,千尺搖蒼煙",通過對月光和蒼煙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山中景色的贊美。月光灑在山泉之上,泉水如同一片素月,清澈透明,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蒼煙則在山林之間搖曳飄蕩,給人以神秘和變幻的感覺。這些景象增添了山中的神秘與美感,引發人們對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詩詞中的"我生乏世用,樂此山林閑"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厭倦,渴望遠離塵囂,尋求寧靜自在的山林生活。作者坦言自己在社會中感到無用和困頓,而在山林中,他感到快樂和自由,享受自然的恩賜。
詩詞中的"臨流或倚樹,物我兩悠然"表達了作者在山中的悠閑自得。無論是靠在溪流邊,還是倚在樹旁,作者與山水融為一體,自由自在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這種悠閑的心態使作者與周圍的自然物體相互交融,達到了一種超然物我合一的境界。
詩詞中的"慎勿作梁棟,斧斤斲其天"和"慎勿入江海,洶涌生波瀾"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過度侵犯自然的警示。作者勸告人們不要破壞山中的自然景觀,不要用斧頭砍伐古松,不要進入洶涌的江海,以免引發破壞和危險。這種警示呼吁人們要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詩詞的最后兩句"流蕩易忘返,正直難自全。我欲叩其理,水去松無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道義的思考。作者認為人們往往容易迷失自我,流于俗世的浮躁中,而真正堅守正直的道德原則卻十分困難。作者希望能夠向水和松樹學習,去探求其中的道理,但卻發現水流和松樹無法給予具體的回答。這里體現了一種思索和追問的精神,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作者尋求人生的真諦和道德的指引。
整首詩詞以山中的景色和自然元素為主線,通過描繪山中的古松、清泉、月光和蒼煙,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向往。同時,詩人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山林生活的向往。詩詞中還透露出作者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和道德觀念的思考。整首詩詞意境清新自然,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與向往,以及對人生和道義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一泓涵素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hé suǒ yǒu
山中何所有
shān zhōng hé suǒ yǒu, gǔ sōng yǔ qīng quán.
山中何所有,古松與清泉。
yī hóng hán sù yuè, qiān chǐ yáo cāng yān.
一泓涵素月,千尺搖蒼煙。
wǒ shēng fá shì yòng, lè cǐ shān lín xián.
我生乏世用,樂此山林閑。
lín liú huò yǐ shù, wù wǒ liǎng yōu rán.
臨流或倚樹,物我兩悠然。
shèn wù zuò liáng dòng, fǔ jīn zhuó qí tiān.
慎勿作梁棟,斧斤斲其天。
shèn wù rù jiāng hǎi, xiōng yǒng shēng bō lán.
慎勿入江海,洶涌生波瀾。
liú dàng yì wàng fǎn, zhèng zhí nán zì quán.
流蕩易忘返,正直難自全。
wǒ yù kòu qí lǐ, shuǐ qù sōng wú yán.
我欲叩其理,水去松無言。
“一泓涵素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