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應拙政才兼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應拙政才兼月”全詩
未應拙政才兼月,森出來牟過兩岐。
長短異形垂美穗,青黃間色識新枝。
懸知瑞應由明主,自是豐年屬圣時。
分類:
《麥秀三岐》袁說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麥秀三岐》是宋代袁說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用過其才愧弗宜,
但于牧養要張施。
未應拙政才兼月,
森出來牟過兩岐。
長短異形垂美穗,
青黃間色識新枝。
懸知瑞應由明主,
自是豐年屬圣時。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麥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能的謙虛和對農業的關注。作者自稱用自己有限的才能來從事農業,雖然覺得自己不太應該這樣,但他仍然努力地照料著牧養的事務。他認為自己的政治才能還未能得到應用,而在農田中,麥苗卻蓬勃生長,超過了兩個交叉口。他觀察到麥苗的生長情況,不論長短,它們都垂掛著美麗的穗子,青綠和黃色之間有著不同的色彩,可以辨認出新生的枝條。作者意味深長地表示,如果有明智的統治者,就會知道這是一種瑞兆,預示著豐收年景的到來,這是屬于圣明時代的特征。
賞析:
《麥秀三岐》以農田為背景,通過對麥苗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才能和農業的思考。詩中的"用過其才愧弗宜"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能的謙遜態度,認為自己并不應該在農田中從事牧養的工作,但他仍然盡力去照料。"未應拙政才兼月"暗示作者的政治才能尚未得到應用,而在農田中,麥苗卻茁壯成長,超過了兩個交叉路口,這種對比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無奈和自省。
詩中的描寫細致入微,通過對麥苗的長短、穗子的美麗以及青綠與黃色間的細微差別的描述,展現了作者對農業細節的關注和熟悉。作者以農作物的生長來寓意社會的發展和豐收的預兆,通過"森出來牟過兩岐"來形容麥苗的茂盛,傳達了豐年的喜悅和盼望。
最后兩句"懸知瑞應由明主,自是豐年屬圣時"表達了作者對明主的期望,認為只有明智的統治者才能理解這種瑞兆,才能創造出豐收的年景。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農田和社會的關懷,以及對政治與農業的對比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未應拙政才兼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ài xiù sān qí
麥秀三岐
yòng guò qí cái kuì fú yí, dàn yú mù yǎng yào zhāng shī.
用過其才愧弗宜,但于牧養要張施。
wèi yīng zhuō zhèng cái jiān yuè, sēn chū lái móu guò liǎng qí.
未應拙政才兼月,森出來牟過兩岐。
cháng duǎn yì xíng chuí měi suì, qīng huáng jiàn sè shí xīn zhī.
長短異形垂美穗,青黃間色識新枝。
xuán zhī ruì yīng yóu míng zhǔ, zì shì fēng nián shǔ shèng shí.
懸知瑞應由明主,自是豐年屬圣時。
“未應拙政才兼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