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吾道外豈常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吾道外豈常情”全詩
伊周孔子直方大,堯舜文王純粹精。
新犢生時無次刺,白羊熟后可縱橫。
有言終與一為二,予欲無言是混成。
分類:
《李叔度與兒曹談理道余竊聽而記以一詩》曾豐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叔度與兒曹談理道余竊聽而記以一詩》是宋代曾豐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地未分先立經,
自吾道外豈常情。
伊周孔子直方大,
堯舜文王純粹精。
新犢生時無次刺,
白羊熟后可縱橫。
有言終與一為二,
予欲無言是混成。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道德和哲學的問題。詩中以李叔度和兒曹的對話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道德和人生的思考。作者通過對天地、伊尹、周文王、孔子等歷史人物的討論,表達了對道德和真理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入的語言,揭示了作者對人生和道德的獨特見解。第一句"天地未分先立經"表明作者認為道德與天地的形成有著緊密的聯系,道德規范早已存在于宇宙之中。接著,詩人提到自己的道德觀超越了常人的情感和思維,不受世俗觀念的限制。
隨后,詩人通過提及伊尹、周文王和孔子等歷史人物,突出了他們的高尚品德和道德修養。這些先賢代表著純粹和精神的力量,對詩人而言是崇高的榜樣。
接下來的兩句"新犢生時無次刺,白羊熟后可縱橫",暗喻詩人在道德實踐中需要等待時機,如同犢牛在剛出生時不適宜進行刺痛,而白羊成熟后則可以自由行動。
最后兩句"有言終與一為二,予欲無言是混成"表達了詩人對言語和溝通的思考。詩人認為,言語有時會導致事物的二分,而他希望能夠達到無言的境地,融入混沌的存在。
整首詩通過對道德和哲學問題的探討,表達了作者對道德追求和思考的態度。詩人希望能夠超越世俗的觀念,追求道德的純粹和精神的升華。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展現了作者對道德和人生的獨特見解。
“自吾道外豈常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shū dù yǔ ér cáo tán lǐ dào yú qiè tīng ér jì yǐ yī shī
李叔度與兒曹談理道余竊聽而記以一詩
tiān dì wèi fēn xiān lì jīng, zì wú dào wài qǐ cháng qíng.
天地未分先立經,自吾道外豈常情。
yī zhōu kǒng zǐ zhí fāng dà, yáo shùn wén wáng chún cuì jīng.
伊周孔子直方大,堯舜文王純粹精。
xīn dú shēng shí wú cì cì, bái yáng shú hòu kě zòng héng.
新犢生時無次刺,白羊熟后可縱橫。
yǒu yán zhōng yǔ yī wèi èr, yǔ yù wú yán shì hùn chéng.
有言終與一為二,予欲無言是混成。
“自吾道外豈常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