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為春事與時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羞為春事與時爭”全詩
長專太白山涵潤,獨淹中秋月滲清。
色染真空如自失,香薰正覺若相成。
靈云有幸相遭遇,不要桃花作證明。
分類:
《太白山西隱寺木犀》曾豐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太白山西隱寺木犀》是宋代詩人曾豐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太白山西隱寺木犀,因為我的家族居住在仙境旁邊的寺廟,
羞于與春天競爭,不敢過早展現它的芬芳。
長期滋養在太白山的雨露中,
孤獨地滲透著中秋的明月之中,散發清香。
它的顏色染上了真空的色彩,仿佛已經迷失了自我,
香氣與佛法的修行相融合,如同互相呼應。
靈云有幸與木犀相遇,
不需要桃花來作為春天的證明。
詩意和賞析:
《太白山西隱寺木犀》通過描繪太白山西隱寺的木犀花,表達了一種謙遜和自然的美學情懷。詩人將木犀花與仙境、寺廟、雨露、明月以及佛法修行等元素相結合,傳遞出一種含蓄而深遠的意境。
詩中提到的太白山西隱寺,太白山是一座位于陜西的名山,被譽為中國佛教圣地之一,而西隱寺則是太白山上的一座古老寺廟。木犀花作為寺廟周圍的芬芳之物,被詩人用來象征自然的純潔和謙遜。詩中的木犀花因為出現在中秋時節,被賦予了更加神秘而優雅的氣質。
詩人以樸素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將木犀花的香氣與佛法的修行相融合,呈現出一種內外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木犀花的色彩染上了真空的色彩,表達了花朵自身的虛無和超越世俗的品性。詩中的靈云被賦予了與木犀相遇的幸運,這里有一種偶然與緣分的交匯,同時也強調了物我之間的相互感應和共鳴。
整首詩以謙遜和自然為主題,通過木犀花的形象,表達了不張揚、不爭強好勝的美學觀念。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木犀花的美麗和香氣,將人與自然、人與佛法相融合,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和內心的凈化。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景物的敏感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體現了一種淡泊名利、修身養性的生活態度。
“羞為春事與時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i bái shān xī yǐn sì mù xī
太白山西隱寺木犀
zú chū yú xiān zhù bàng sēng, xiū wèi chūn shì yǔ shí zhēng.
族出于仙住傍僧,羞為春事與時爭。
zhǎng zhuān tài bái shān hán rùn, dú yān zhōng qiū yuè shèn qīng.
長專太白山涵潤,獨淹中秋月滲清。
sè rǎn zhēn kōng rú zì shī, xiāng xūn zhèng jué ruò xiāng chéng.
色染真空如自失,香薰正覺若相成。
líng yún yǒu xìng xiāng zāo yù, bú yào táo huā zuò zhèng míng.
靈云有幸相遭遇,不要桃花作證明。
“羞為春事與時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