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與離朱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頓與離朱同”全詩
五更催上馬,夢里過萬松。
想見天竺山,九重吟清風。
頭垢不暇梳,爬搔常靡通。
今來幸閒放,櫛比肯匆匆。
清晨解絛辮,千梳復重重。
不羨列御寇,散發搖風鬃。
氣舒兩目明,頓與離朱同。
此樂豈易得,快意適相逢。
再拜復再拜,深恩荷天公。
分類:
《讀東坡謫居三適輒次其韻·旦起理發》張九成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東坡謫居三適輒次其韻·旦起理發》是宋代張九成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回憶起往昔,曾進入大明宮。五更天催我上馬,夢中穿越萬千松。思念天竺山,便在九層之間吟唱清風。頭發污垢不堪梳理,經常撓癢無法解脫。如今幸運地有空閑,梳頭與別人相比從容不迫。清晨解開發髻,千次梳理反復疊加。不羨梳理御寇的人,散發搖曳如風中的鬃毛。心情舒暢,雙眼明亮,仿佛與離朱同在。這份快樂何等難得,愉悅與遇見恰好相逢。再次鞠躬,再次鞠躬,深深感恩于上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讀《東坡謫居》時的情景,表達了對唐代文學家蘇東坡的景仰和緬懷之情。詩人首先回憶起自己曾經進入大明宮的經歷,以及在夢中穿越千山萬水的美妙體驗。他想象自己置身于天竺山之間,吟唱清風之音,表達了對自然和遠方的向往之情。
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頭發的狀況,以及因為瑣事而忽略梳理的困擾。然而,如今他有了閑暇的時間,可以悠然自得地梳理頭發,與以前匆匆忙忙的情況形成對比。這種對自由與寧靜的追求,反映了宋代士人對閑適生活的向往。
在清晨解開發髻的過程中,詩人描述了千次梳理頭發的動作,強調了細致入微的態度。與梳理御寇(指古代官員)的人相比,詩人更傾向于散發自由自在地搖曳在風中,表達了對官場繁文縟節的不羨慕之情。
最后,詩人感慨自己心情舒暢,眼界開闊,仿佛擁有了離朱(指皇帝)的智慧和境界。他認為這種快樂很難得,與此同時,也感恩于上天給予他的一切。
這首詩抒發了對自然和遠方的向往,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追求,以及對現實困境的不以為然。通過對個人經歷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蘇東坡的敬仰和對自由人生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命運的感恩之情。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呈現出一種恬靜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頓與離朱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dōng pō zhé jū sān shì zhé cì qí yùn dàn qǐ lǐ fà
讀東坡謫居三適輒次其韻·旦起理發
yì xī dāo cóng bān, rù cháo dà míng gōng.
憶昔叨從班,入朝大明宮。
wǔ gēng cuī shàng mǎ, mèng lǐ guò wàn sōng.
五更催上馬,夢里過萬松。
xiǎng jiàn tiān zhú shān, jiǔ zhòng yín qīng fēng.
想見天竺山,九重吟清風。
tóu gòu bù xiá shū, pá sāo cháng mí tōng.
頭垢不暇梳,爬搔常靡通。
jīn lái xìng xián fàng, zhì bǐ kěn cōng cōng.
今來幸閒放,櫛比肯匆匆。
qīng chén jiě tāo biàn, qiān shū fù chóng chóng.
清晨解絛辮,千梳復重重。
bù xiàn liè yù kòu, sàn fà yáo fēng zōng.
不羨列御寇,散發搖風鬃。
qì shū liǎng mù míng, dùn yǔ lí zhū tóng.
氣舒兩目明,頓與離朱同。
cǐ lè qǐ yì dé, kuài yì shì xiāng féng.
此樂豈易得,快意適相逢。
zài bài fù zài bài, shēn ēn hé tiān gōng.
再拜復再拜,深恩荷天公。
“頓與離朱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