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劍寒黯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劍寒黯黯”全詩
白光納日月,紫氣排斗牛。
有客借一觀,愛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寶有本性,精剛無與儔。
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
愿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
不愿報小怨,夜半刺私仇。
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李都尉古劍翻譯及注釋
翻譯
這是一柄冷冰冰、暗幽幽的古劍,鑄成以來,已經歷了幾千個春秋。
那白色的劍光可掩日月,那紫色的劍氣上沖斗牛。
有一位客人想借來觀賞,只因劍主珍愛它,不敢請求。
在玉匣中它清澈發亮,好像澄明的秋水止而不流。
最珍貴的寶物自有它的本性,那份精純和堅剛,并世無儔。
雖然可以使它一寸寸地折斷,卻不能使它化作繞指彎柔。
希望它讓正直的人士大快心意,將用它來斬斷奸臣的人頭。
不希望它被用來報復個人小怨,在半夜的時候去刺殺私仇。
勸你使用時務須謹慎,不要讓神兵利器為你而抱愧蒙羞。
注釋
⑴李都尉:未詳其人。都尉:一作比將軍略低的武官。
⑵黯(àn)黯:光線昏暗;顏色發黑。漢陳琳《游覽》詩之一:“蕭蕭山谷風,黯黯天路陰。”
⑶幾千秋:即幾千年。
⑷紫氣:舊時以為寶物的光氣。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晉書·張華傳》:“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⑸湛(zhàn)然:清澈貌。晉干寶《搜神記》卷二十:“不數日,果大雨。見大石中裂開一井,其水湛然。”此詩中形容劍光。玉匣:指劍鞘。
⑹至寶:最珍貴的寶物。《后漢書·陳元傳》:“至寶不同眾好,故卞和泣血。”
⑺儔(chóu):同輩,伴侶。
⑻繞指柔:寶劍乃百煉成鋼,剛者不可化為柔。《文選·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
⑼正直、耿直之士。《漢書·梅福傳》:“折直士之節,結諫臣之舌。”
⑽佞臣:諂上欺下的奸臣。漢桓寬《鹽鐵論·論儒》:“子瑕,佞臣也。”
⑾神兵:神奇的兵器。謂寶劍。晉張協《七命》:“揮之者無前,擁之者身雄……此蓋希世之神兵,子豈能從我而服之乎!”
李都尉古劍賞析
白居易的諷喻詩,善于運用變化萬端的比興手法,塑造各種真實的受迫害者的藝術形象,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暴政和不合理現象,因而這些詩不少成為反映現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名篇,《李都尉古劍》就是其中一首十分出色的詠物詩。這首詩所運用的比興手法是很高明的,通篇只借用一把李都尉古劍作為描寫對象,但每一個字都是作者自身的寫照,意思極為明確,雖然著墨不多,而出語卻紆徐委婉,具有無窮轉折之妙,耐人尋思。
從結構上看,這首詩可分三個層次。從開始至“ 秋水澄不流”八句主要是表現古劍外表的不同凡俗。首句寫“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是用“寒黯黯”三字描繪古劍寒光閃閃,灼爍不定的形態,刻畫劍的不凡,不從劍的鋒利入手,而僅表現其劍光閃。
爍不定,正是該詩的高明之處,未睹劍先見其寒光凜凜,足以說明這是一柄鋒利無比的寶劍。“幾千秋”上承“古劍”的“古”字,古而且利,則此劍為至寶就毫無疑問了。為了進一步渲染這柄寶劍,詩人進一步寫道:“白光納日月,紫氣排斗牛。”據王嘉《拾遺記》載,越王勾踐曾以白牛白馬祀昆吾山神,采金鑄之,以成八劍。其一名為掩日,用其指日,日光盡暗。其三曰轉魄,指月則蟾兔為之倒轉。詩人借用這個典故,極力夸張表現寶劍的非同凡俗之處。這四句是從詩人的角度描繪寶劍的不凡,為了印證自己的看法,下面四句又用旁觀者的評價加以證實。客人看到寶劍“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東漢袁康《越絕書》:“太阿劍,視之如秋水。”用秋水形容劍光,由來已久。詩歌繼描繪古劍“寒黯黯,可以“納日月”、“ 排斗牛”之后,又以“湛然秋水”形容,更進一步表現古劍的威光四射,非同一般。因此客人有觀之者,即使很喜歡它,也不得不自嘆是凡夫俗子,不敢奢望得到它,還是讓這把古劍去完成其應有的使命吧。
接下來則是描寫古劍的卓越品質。它不僅劍光閃爍,鋒利無比,具有華美的外表,而且品質端正,也非平常刀劍可比。“至寶有本性,精剛無與儔”說明它的純度和硬度都是無與倫比的。這并非夸張,因為它“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寶劍乃百煉成鋼,其剛強之性,不能使它變成軟弱,猶如士之可殺而不可辱,極力表現其質地堅硬。西晉詩人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這里是反用其意,表現出古劍剛硬,不能化柔,不屈從外力的品質。但是,一旦有用武之地,它也會毫不猶豫地上前拼殺。正所謂“愿快直士心,將斬佞臣頭”,它愿意剛直之士高興,去斬斷奸臣的頭顱。它愿意充當殺伐諂佞的先鋒,為國為民除掉奸邪。這幾句詩乃以詠物而喻志,表現了詩人當時的剛直之性、浩然之氣及欲為朝廷蕩滌污穢、鏟除奸邪的抱負,鏗鏘有力,正氣凜然。“不愿報小怨,夜半刺私仇”,至于區區個人恩怨就不是寶劍所樂于效命的了,它不屑于做那些需要半夜行動,見不得人的丑事。這一段從寶劍的精純無比和愿斬佞臣兩方面揭示出寶劍的內在品質,它比漂亮的外表,凜凜的寒光更重要,更能展現出古劍之所以為至寶的本質所在。
最后兩句點明此詩的主旨,也是白居易“卒章顯其志”方法成功的運用。“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的意思是說:這樣鋒利的兵器,應該使用在最恰當的地方,不要玷辱了我“神兵”的光輝稱號。
這也就是告誡包括自己在內的諫官們,應該不怕得罪權貴,去彈奏國家大事;而不應該只議論一些無關重要的小事,來敷衍塞責。
此詩是通過表現一把寶劍的不同凡俗及其優秀品質,借以塑造一個剛正不阿、以國家大局為重,不計個人恩怨的重臣和諫官的形象。此時詩人身為左拾遺,自然也有表明自己作為諫官的正直態度之意。然而,詩的主旨并沒有明白直接地說出來,而是緊緊扣住寶劍的特征來表現,全詩沒有一句話不是圍繞著這把古劍寫的,每一句都從不同的角度刻畫古劍的超凡和剛直不阿。詠劍與贊人,自然融合為一。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稱贊屈原說:“其志潔,故其稱物也芳。”反之,人們也形成這樣一種心理,即因其稱物芳,故其吉潔。
比喻新穎,精用典故,妥帖自然,不著痕跡,也是這首詩的鮮明特點。諸如“白光納日月,紫氣排斗牛”、“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愿快直士心,將斬佞臣頭”都有化用前人詩語之處。這些典故,加強了詩的形象性,使詩句內涵更深刻、豐富。
李都尉古劍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前后,即白居易任左拾遺期間。“古劍寒黯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dū wèi gǔ jiàn
李都尉古劍
gǔ jiàn hán àn àn, zhù lái jǐ qiān qiū.
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
bái guāng nà rì yuè, zǐ qì pái dòu niú.
白光納日月,紫氣排斗牛。
yǒu kè jiè yī guān, ài zhī bù gǎn qiú.
有客借一觀,愛之不敢求。
zhàn rán yù xiá zhōng, qiū shuǐ chéng bù liú.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zhì bǎo yǒu běn xìng, jīng gāng wú yǔ chóu.
至寶有本性,精剛無與儔。
kě shǐ cùn cùn zhé, bù néng rào zhǐ róu.
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
yuàn kuài zhí shì xīn, jiāng duàn nìng chén tóu.
愿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
bù yuàn bào xiǎo yuàn, yè bàn cì sī chóu.
不愿報小怨,夜半刺私仇。
quàn jūn shèn suǒ yòng, wú zuò shén bīng xiū.
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
“古劍寒黯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九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