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無過斯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尚無過斯位”全詩
何言初命卑,且脫風塵吏。
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
當時非不遇,尚無過斯位。
況余蹇薄者,寵至不自意。
驚近白日光,慚非青云器。
天子方從諫,朝廷無忌諱。
豈不思匪躬,適遇時無事。
受命已旬月,飽食隨班次。
諫紙忽盈箱,對之終自愧。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初授拾遺》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授拾遺》是唐代文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奉詔登左掖,
束帶參朝議。
何言初命卑,
且脫風塵吏。
杜甫陳子昂,
才名括天地。
當時非不遇,
尚無過斯位。
況余蹇薄者,
寵至不自意。
驚近白日光,
慚非青云器。
天子方從諫,
朝廷無忌諱。
豈不思匪躬,
適遇時無事。
受命已旬月,
飽食隨班次。
諫紙忽盈箱,
對之終自愧。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白居易初次授職為拾遺郎官的情景和他對自身身份地位的感慨。白居易被皇帝御召入朝,參與朝廷的議事,對于剛開始擔任高職而言,他覺得自己的起點很低微,但也因此擺脫了平凡的官員生活。白居易在詩中提到了杜甫和陳子昂,他們都是當時才名顯赫、聲名遠播的文人。白居易認為自己雖然沒有被重用,但也沒有被貶低,他覺得自己的地位還算不錯。然而,他對自己的蹇薄身世感到驚訝,他不敢奢望能夠獲得更高的榮耀,因為他自己并不是那種出類拔萃的人。白居易感到慚愧,覺得自己與那些身居高位的人相比,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官員。
賞析:
《初授拾遺》以簡練的詞句表達了白居易對自己擔任高職的復雜心情。他既有對自身起點的低微感到厭倦的情緒,又有對于與杜甫、陳子昂這樣的文人相比的自卑感。通過對比,他對自己的處境有了更加客觀的認識,覺得能夠脫離普通官員的境遇已經是一種幸運。他也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沒有過高的期望,對于所受到的重用感到驚訝和愧疚,同時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忠誠和對時機的珍惜。整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身份地位的理解和對時機的思考,展現了他對官場的獨特感悟和內心的矛盾情緒。
“尚無過斯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shòu shí yí
初授拾遺
fèng zhào dēng zuǒ yē, shù dài cān cháo yì.
奉詔登左掖,束帶參朝議。
hé yán chū mìng bēi, qiě tuō fēng chén lì.
何言初命卑,且脫風塵吏。
dù fǔ chén zǐ áng, cái míng kuò tiān dì.
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
dāng shí fēi bù yù, shàng wú guò sī wèi.
當時非不遇,尚無過斯位。
kuàng yú jiǎn báo zhě, chǒng zhì bù zì yì.
況余蹇薄者,寵至不自意。
jīng jìn bái rì guāng, cán fēi qīng yún qì.
驚近白日光,慚非青云器。
tiān zǐ fāng cóng jiàn, cháo tíng wú jì huì.
天子方從諫,朝廷無忌諱。
qǐ bù sī fěi gōng, shì yù shí wú shì.
豈不思匪躬,適遇時無事。
shòu mìng yǐ xún yuè, bǎo shí suí bān cì.
受命已旬月,飽食隨班次。
jiàn zhǐ hū yíng xiāng, duì zhī zhōng zì kuì.
諫紙忽盈箱,對之終自愧。
“尚無過斯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