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定交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乃知定交難”全詩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于是,久處誓不諼。
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贈元稹》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元稹》
自我從宦游,七年在長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于是,久處誓不諼。
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中文譯文:
自己從事官員生涯,七年在長安。
唯有元君可得,方知交情難。
豈無山高稻苗,每寸無寒難。
豈無重要的水源,咫尺有波瀾。
與他異于他人,久處發誓無欺瞞。
如古井無漣漪,有節節竹竿。
同為真心朋友,三共度芳華歲。
花下騎馬游,雪中舉杯歡。
衡門相逢迎,不帶帽子和腰帶。
春風高處打盹,秋月深夜觀看。
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
彼此合而為一,心源無不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他的好友元稹的贈詩。他寫到了自己在長安做官的七年的經歷,以及他與元稹的深厚友誼。
詩中,白居易表示只有元稹才能真正了解他,體驗到交情難以得來的感慨。他用山高苗稻和水源波瀾來比喻真正的朋友是穩固而可靠的,不受時間和環境的影響。
詩人強調自己與元稹不同于他人,愿意長期和他交往,并發誓不欺騙。他用古井無漣漪和節節竹竿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關系始終如一。
詩人描述了他們二人的友情如花下游玩、雪中舉杯歡慶,形容了他們之間的歡樂和親近。他們可以互相在衡門相見,并不需要禮帽和腰帶,這種友情真誠而自由。
最后,詩人表達了他們的關系不是為了共同的功名和官職,而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形成共鳴,他們的心意相通,沒有分歧。
這首詩體現了唐代詩人所推崇的友情和詩人對真摯友情的追求,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誠實友誼的謳歌。
“乃知定交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uán zhěn
贈元稹
zì wǒ cóng huàn yóu, qī nián zài cháng ān.
自我從宦游,七年在長安。
suǒ de wéi yuán jūn, nǎi zhī dìng jiāo nán.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qǐ wú shān shàng miáo, jìng cùn wú suì hán.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qǐ wú yào jīn shuǐ, zhǐ chǐ yǒu bō lán.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zhī zǐ yì yú shì, jiǔ chù shì bù xuān.
之子異于是,久處誓不諼。
wú bō gǔ jǐng shuǐ, yǒu jié qiū zhú gān.
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yī wèi tóng xīn yǒu, sān jí fāng suì lán.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huā xià ān mǎ yóu, xuě zhōng bēi jiǔ huān.
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
héng mén xiāng féng yíng, bù jù dài yǔ guān.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chūn fēng rì gāo shuì, qiū yuè yè shēn kàn.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bù wéi tóng dēng kē, bù wéi tóng shǔ guān.
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
suǒ hé zài fāng cùn, xīn yuán wú yì duān.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乃知定交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