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郡平時元近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六郡平時元近塞”全詩
六郡平時元近塞,一夫誰個可當關。
云中太守須重起,日逐賢王未肯還。
空抱平胡二三策,書生無計謁龍顏。
分類:
《聞警》王稚登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警》是明代詩人王稚登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交河地區的景象,并表達了作者對邊塞戰事和國家安危的關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聞到警報聲,十月的交河水潺潺流淌,
敵騎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越過黑山。
平日里六個郡縣靠近邊塞,
但有誰能獨自扛起關隘的重擔。
云中的太守現在必須重新起身,
每天追隨著明君,卻不愿歸來。
雖然心懷著幾個對抗北方胡虜的策略,
但身為書生卻無法進見龍顏求進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邊塞為背景,描繪了交河地區的景象,表現了明代時期邊塞的戰事緊張和國家的危機感。詩中以水流的潺潺聲、秋高氣爽的日子作為背景,突出了邊塞戰事的緊迫感和動蕩不安的氛圍。通過六個郡縣靠近邊塞的描述,強調了邊塞地區的重要性和守衛關隘的責任。而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提出了問題:在這個戰事緊張的地方,誰能獨自擔當關隘的重擔?這種問題反映了作者對國家安危和領導者能力的擔憂。
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云中太守的期望。太守在這里象征著邊塞的守護者和領導者,他被描述為須重新起身的人,暗示著他在面對戰事挑戰時需要重新奮起,肩負起保衛國家的重任。然而,盡管太守每天都追隨著賢明的君主,但他卻不愿意歸來,這暗示著明君可能缺乏一些重要的決策和行動來對抗敵人。作者通過這種描寫,表達了對明君的期望和對領導層的批評。
最后兩句描寫了作者自己的無奈和無計可施。他抱著幾個對抗北方敵人的策略,但作為一個書生,他無法進見君主,無法向皇帝獻策。這種無力感和無奈感在詩中得到了體現,凸顯了作者作為一個普通人對國家命運無能為力的局限性。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邊塞景象和表達對國家安危的關注,展現了明代時期邊塞戰事的緊張和作者的憂慮情緒。詩中透露出對領導層能力的期待和批評,以及作為一個普通人對國家命運的無能為力之感。整體上,這首詩既具有歷史背景的獨特性,又通過感情的抒發使讀者產生共鳴,具有一定的詩意和思考價值。
“六郡平時元近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jǐng
聞警
jiāo hé shí yuè shuǐ chán chán, lǔ qí qiū gāo guò hēi shān.
交河十月水潺潺,虜騎秋高過黑山。
liù jùn píng shí yuán jìn sāi, yī fū shuí gè kě dāng guān.
六郡平時元近塞,一夫誰個可當關。
yún zhōng tài shǒu xū zhòng qǐ, rì zhú xián wáng wèi kěn hái.
云中太守須重起,日逐賢王未肯還。
kōng bào píng hú èr sān cè, shū shēng wú jì yè lóng yán.
空抱平胡二三策,書生無計謁龍顏。
“六郡平時元近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