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綆漫言浮海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投綆漫言浮海出”全詩
投綆漫言浮海出,蕩舟剛及隔巖回。
泉飛暗作千山瀑,龍去先從二月雷。
不飲何須愁笑客,桃花洞口未曾開。
分類:
《龍湫》王稚登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湫》是明代詩人王稚登的作品。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贊美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詩中描繪了石潭清澈的寒水,水面上覆蓋著翠綠的水苔,給人一種清新而寧靜的感覺。日暮時分,詩人抓起藤蘿攀爬在澗邊的巖石上,俯視著山澗的景色。他用手撥動著小船,跟隨著澗水的流動。泉水從山間飛濺而下,形成了千山萬壑間的瀑布。詩人提到龍已經離去,暗指春雷已經過去,現在是二月,春天已經來臨。而他并不需要飲酒來消愁,因為他快樂地笑著,桃花洞口還未開放。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線索,通過描繪山間清澈的水潭、飛瀑和隱喻春雷的龍,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他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觀的細節,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豁達。詩人在山水之間的游船與自然的融合,體現了他對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
這首詩意蘊含深遠,展示了王稚登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他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傳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同時表達了對人生的理解。詩中的龍與雷的隱喻,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季節的更替,表達了對生命變化和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人最后提到桃花洞口未曾開,暗示了美好和喜悅的未來可能還未到來,但他并不因此而憂愁,反而帶著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
這首詩的賞析在于其簡潔而生動的描寫風格,通過對細節的把握,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敏銳觀察和對情感的抒發。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之情,同時也借景抒發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引發共鳴并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投綆漫言浮海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qiū
龍湫
shí tán hán shuǐ cuì rú tái, rì mù qiān luó fǔ jiàn wēi.
石潭寒水翠如苔,日暮搴蘿俯澗隈。
tóu gěng màn yán fú hǎi chū, dàng zhōu gāng jí gé yán huí.
投綆漫言浮海出,蕩舟剛及隔巖回。
quán fēi àn zuò qiān shān pù, lóng qù xiān cóng èr yuè léi.
泉飛暗作千山瀑,龍去先從二月雷。
bù yǐn hé xū chóu xiào kè, táo huā dòng kǒu wèi zēng kāi.
不飲何須愁笑客,桃花洞口未曾開。
“投綆漫言浮海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