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俗從雞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鬼俗從雞卜”全詩
鬼俗從雞卜,夷風慣象耕。
青山行路盡,白發到官生。
銅柱君應見,功名在晚成。
分類:
《寄袁南寧》王稚登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袁南寧》是明代詩人王稚登的作品。下面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疑何處是,書托雁西征。
鬼俗從雞卜,夷風慣象耕。
青山行路盡,白發到官生。
銅柱君應見,功名在晚成。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袁南寧的寄托之情。詩中描繪了袁南寧遠離家鄉的征程,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功名未遂的憤懣之情。通過描述山川之間的旅途經歷和歲月的流轉,詩人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將復雜的人生境遇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以下是對各句的賞析:
1. "九疑何處是,書托雁西征。"
"九疑"指的是九嶷山,這里表示袁南寧遠離家鄉的景象。"書托雁西征"意味著詩人將心意寄托在書信中,通過北飛的雁傳達給袁南寧,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2. "鬼俗從雞卜,夷風慣象耕。"
"鬼俗"代表的是封建社會的世俗習俗,"雞卜"指的是迷信的占卜行為。"夷風"則代表原始的、樸實的生活方式。通過這兩句描寫,詩人表達了對于傳統封建觀念的厭倦和對自然生活的向往。
3. "青山行路盡,白發到官生。"
"青山行路盡"表明旅途的艱辛,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辛勞。"白發到官生"則表達了詩人功名未遂的遺憾,反映了年老之時才獲得官職的晚成之感。
4. "銅柱君應見,功名在晚成。"
"銅柱君"指的是文官的職位,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得到官職的愿望。最后一句"功名在晚成"則表明詩人對自己晚年才能實現功名的期待。
整首詩詞通過對袁南寧遠行和自身經歷的描繪,以及對友情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復雜而深沉的情感。它既有對傳統封建社會的批判,又有對樸素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示了王稚登獨特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
“鬼俗從雞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yuán nán níng
寄袁南寧
jiǔ yí hé chǔ shì, shū tuō yàn xī zhēng.
九疑何處是,書托雁西征。
guǐ sú cóng jī bo, yí fēng guàn xiàng gēng.
鬼俗從雞卜,夷風慣象耕。
qīng shān xíng lù jǐn, bái fà dào guān shēng.
青山行路盡,白發到官生。
tóng zhù jūn yīng jiàn, gōng míng zài wǎn chéng.
銅柱君應見,功名在晚成。
“鬼俗從雞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