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物之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維物之精”全詩
維索之鄉,合聚而同。
迺聲土鼓,于幾之終。
格彼幽矣,肸鄉其通。
分類: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佚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是一首隋代的詩詞,作者佚名。該詩描繪了一場紹興之后的蠟祭,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世間物質的精華散布于宇宙之中,索取與歸屬在一方土地上合而為一的意境。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物質之精華,散布于太空之中。
各地的人們,聚集在一處。
然后,土地上響起鼓樂之聲,結束于幾近黃昏。
宇宙的奧秘,連通于這個神秘而平和的地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蠟祭儀式,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物質世界的精華散布于廣袤的宇宙空間之中,而人們聚集在一個特定的土地上,共同參與這一儀式。蠟祭象征著對祖先的敬意和紀念,同時也展示了人們對于歸屬感和共同體的向往。通過蠟祭的場景,詩人傳達出一種宇宙與人類的和諧共生,以及人類在廣袤宇宙中的微小而又重要的存在。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將蠟祭儀式的場景描繪得生動而具體。詩人通過"維物之精,散乎太空"的表述,將物質的精華與宇宙空間相連,表達出一種宇宙與人類的共通性。"維索之鄉,合聚而同"一句,則表達了人們在特定的土地上相聚,共同參與蠟祭儀式,彰顯了對共同體和歸屬感的重視。"迺聲土鼓,于幾之終"一句,通過描繪鼓樂聲在黃昏時分漸漸消散,給人一種靜謐而莊重的感覺,也讓人聯想到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最后一句"格彼幽矣,肸鄉其通"則表達了一種神秘而又寧靜的意境,詩人通過宇宙和土地的對比,將人類的存在置于宇宙的背景之中,彰顯出人類與宇宙的共通性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
整首詩以簡約的文字和意象,傳遞出了一種對宇宙和人類關系的思考和感悟,表達了對于共同體和歸屬感的追求,以及對宇宙奧秘的敬畏之情。
“維物之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xīng yǐ hòu là jì sì shí èr shǒu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
wéi wù zhī jīng, sàn hū tài kōng.
維物之精,散乎太空。
wéi suǒ zhī xiāng, hé jù ér tóng.
維索之鄉,合聚而同。
nǎi shēng tǔ gǔ, yú jǐ zhī zhōng.
迺聲土鼓,于幾之終。
gé bǐ yōu yǐ, xī xiāng qí tōng.
格彼幽矣,肸鄉其通。
“維物之精”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