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符發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木符發瑞”全詩
于昭大號,協應明君。
靈命有屢,鴻禧洞分。
歌以升證,休嘉洽聞。
分類:
《建隆以來祀享太廟十六首》佚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建隆以來祀享太廟十六首》是一部隋代的詩詞作品,作者佚名。該詩以太廟祭祀為主題,描繪了祭祀儀式的盛況和神圣的氛圍。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建隆以來,祭祀太廟的詩歌有十六首。木符發出祥瑞,預示著吉利的征兆。在莊嚴的儀式中,向著明君致敬。神靈的靈性屢次顯現,幸福與吉祥如洞天分離。歌唱升騰,證明了吉慶的預兆,讓人們歡樂和諧。
詩意:
《建隆以來祀享太廟十六首》以太廟祭祀為題材,表現了隋代祭祀儀式的盛況和莊嚴肅穆的氛圍。詩中描繪了祭祀時木符發出祥瑞的景象,預示著國家的繁榮和吉祥。詩人贊美明君的崇高品德,將祭祀儀式視為國家治理的象征。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神靈的敬畏與信仰,認為神靈的靈性屢次顯現,為國家帶來了幸福和吉祥。整首詩以莊重肅穆的語言描繪了祭祀儀式的盛況,以及人們對吉利和祥和的向往。
賞析:
《建隆以來祀享太廟十六首》通過描繪祭祀太廟的盛況,展示了隋代社會的莊重和神圣氛圍。詩中運用了富有氣勢的詞語和形象描寫,使整篇詩詞具有莊嚴肅穆的氛圍。木符發瑞的景象預示著國家的繁榮與吉祥,彰顯了祭祀儀式的重要性和神圣性。詩人通過歌頌明君和神靈,表達了對國家治理和神靈保佑的信仰和敬畏之情。整體而言,該詩詞以其莊重肅穆的語言和神圣的主題,展現了隋代社會對祭祀和吉祥的追求,同時也體現了對明君和神靈的崇敬之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木符發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lóng yǐ lái sì xiǎng tài miào shí liù shǒu
建隆以來祀享太廟十六首
mù fú fā ruì, zhe xiàng chéng wén.
木符發瑞,著象成文。
yú zhāo dà hào, xié yīng míng jūn.
于昭大號,協應明君。
líng mìng yǒu lǚ, hóng xǐ dòng fēn.
靈命有屢,鴻禧洞分。
gē yǐ shēng zhèng, xiū jiā qià wén.
歌以升證,休嘉洽聞。
“木符發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