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有一田舍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一田舍翁”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買花/牡丹》,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yǒu yī tián shè wēng,詩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有一田舍翁”全詩

    《買花/牡丹》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分類: 寫花諷刺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頭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買花/牡丹翻譯及注釋

    翻譯
      這一年暮春,長安城中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原來是到了牡丹盛開的時節,長安城里的名門大戶紛紛相隨前去買花。牡丹花的價錢貴賤不一,價錢多少以花的品種來定。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葉茂,鮮紅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絹的價錢。它們被精心呵護著,主人還給張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籬,辛勤澆灌之余還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顏色還和以前一樣鮮艷。家家習以為俗,更沒有人認為是錯的。有一個老農無意中也來到了買花的地方。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頭長嘆,然而此嘆又有誰在意呢:這一叢深色的牡丹花價錢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一年的賦稅了。

    注釋
    ⑴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長安。
    ⑵喧喧:喧鬧嘈雜的聲音。度:過。
    ⑶無常價:沒有一定的價錢。
    ⑷酬直:指買花付錢。直:通“值”。
    ⑸灼灼:色彩鮮艷的樣子。
    ⑹戔(jiān)戔:細小,微少的樣子;一說“委積貌”。五束素:五捆白絹,形容白花的姿態;一說指花的價錢。
    ⑺幄幕:篷帳簾幕。一作“帷幄”。
    ⑻織:編。巴:一作“笆”。
    ⑼移來:從市上買來移栽。一作“遷來”。
    ⑽習為俗:長期習慣成為風俗。
    ⑾迷不悟:迷戀于賞花,不知道這是奢侈浪費的事情。
    ⑿田舍翁:農夫。
    ⒀喻:知道,了解。
    ⒁深色花:指紅牡丹。
    ⒂中人:即中戶,中等人家。唐代按戶口征收賦稅,分為上中下三等。

    買花/牡丹鑒賞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四百二十五。下面是陜西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霍松林先生對此詩是賞析。

      與白居易同時的李肇在《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召鋪宮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值數萬者。”這首詩,通過對“京城貴游”買牡丹花的描寫,揭露了社會矛盾的某些本質方面,表現了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主題。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從買花處所發現了一位別人視而不見的“田舍翁”,從而觸發了他的靈感,完成了獨創性的藝術構思。

      全詩分兩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寫京城貴游買花;以下六句,寫田舍翁看買花。

      京城的春季將要過去,大街小巷來來往往奔馳著喧鬧不已的車馬。都說是牡丹盛開的時節,呼朋引伴、爭先恐后地趕去買花。一開頭用“帝城”點地點,用“春欲暮”點時間。“春欲暮”之時,農村中青黃不接,農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長安城中,卻“喧喧車馬度”,忙于“買花”。“喧喧”,屬于聽覺:“車馬度”,屬于視覺。以“喧喧”狀“車馬度”,其男顛女狂、笑語歡呼的情景與車馬雜沓、填街咽巷的畫面同時展現,真可謂聲態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是對“喧喧”的補充描寫。借車中馬上人同聲相告的“喧喧”之聲點題,用筆相當靈妙。

      這四句寫“買花去”的場面,為下面寫以高價買花與精心移花作好了鋪墊。接著便是這些驅車走馬的富貴閑人為買花、移花而揮金如土。“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戔戔”,委積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積起來的龐大體積。古代以五匹為一束。“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新唐書·食貨志》:“自初定"兩稅"時錢輕貨重,······絹匹為錢三千二百。”當時正行“兩稅法”,一匹絹為三千二百,那么“五束素”便為錢八萬。一株開了百朵花的紅牡丹,竟售價八萬,其昂貴的確驚人。那么“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其珍惜無異珠寶,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以弄花為習俗,人人執迷不悟。以上只作客觀描繪,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作者的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確切含義是什么,仍有待于進一步點明。白居易的有些諷諭詩,往往在結尾抽象地講道理、發議論。這首詩卻避免了這種情況。當他目睹這些狂熱的買花者揮金如土,發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時,忽然發現了一位從啼饑號寒的農村“偶來買花處”的“田舍翁”,看見他在“低頭”,聽見他在“長嘆”。這種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揭示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本質。在熱鬧喧嘩的買花場景中,詩人不失時機地攝下了“低頭獨長嘆”的特寫鏡頭,并以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從“低頭”的表情與“長嘆”的聲音中挖掘出全部潛臺詞:僅僅買一叢“灼灼百朵紅”的深色花,就要揮霍掉十戶中等人家的稅糧!揭示了當時社會“富貴閑人一束花,十戶田家一年糧”的貧富差距。最后這一警句使讀者恍然大“悟”:那位看買花的“田舍翁”,倒是買花錢的實際負擔者!推而廣之,這些“高貴”的買花者,衣食住行,都是來源于從勞動人民身上榨取的“賦稅”。詩人借助“田舍翁”的一聲“長嘆”,尖銳地反映了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詩歌創作譜寫人民的心聲,這是十分可貴的。

    買花/牡丹創作背景

      公元810年(唐憲宗元和五年)前后,白居易創作了組詩《秦中吟十首》。“秦中”是指唐代首都一帶地方。詩前小序曰:“貞元、元和之際,予在長安,聞見之間,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為《秦中吟》。”此詩為其中第十首。

    “有一田舍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i huā mǔ dān
    買花/牡丹

    dì chéng chūn yù mù, xuān xuān chē mǎ dù.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gòng dào mǔ dān shí, xiāng suí mǎi huā qù.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guì jiàn wú cháng jià, chóu zhí kàn huā shù.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zhuó zhuó bǎi duǒ hóng, jiān jiān wǔ shù sù.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shàng zhāng wò mù bì, páng zhī bā lí hù.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shuǐ sǎ fù ní fēng, yí lái sè rú gù.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jiā jiā xí wèi sú, rén rén mí bù wù.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yǒu yī tián shè wēng, ǒu lái mǎi huā chù.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dī tóu dú cháng tàn, cǐ tàn wú rén yù.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yī cóng shēn sè huā, shí hù zhōng rén fù.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有一田舍翁”平仄韻腳

    拼音:yǒu yī tián shè wēng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有一田舍翁”的相關詩句

    “有一田舍翁”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有一田舍翁”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有一田舍翁”出自白居易的 《買花/牡丹》,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