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為角樂音上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鐘為角樂音上達”全詩
火性炎上,亦生于無。
我鏞我聲,我笙我竽。
氣同聲應,昭哉合符。
分類:
《出火祀大辰十二首》佚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火祀大辰十二首》是一首隋代的詩詞,作者不詳。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黃鐘作角,音樂聲音高昂,奧秘的本質來自于虛無。火性炎熱上升,同樣由虛無之中產生。我敲擊鐘聲,我吹奏笙簫。氣息相通,和諧地共鳴,莊重地奏響合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祭祀儀式中的莊重氛圍和音樂的饒舌之美。黃鐘、角、聲音高昂的樂器代表著隆重的氣氛,而火焰則象征著祭祀中的神圣之力。作者通過對樂器和聲音的描寫,表達了祭祀儀式所帶來的莊重感和心靈共鳴的美妙。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隋代祭祀儀式的場景和音樂的威嚴。黃鐘和角是古代儀式中常用的樂器,它們的高亢音調和飽滿音量表現了祭祀的莊嚴氛圍。火焰象征著神圣的力量,從虛無中生發出來,與音樂聲音相呼應,共同構成了一幅莊重而和諧的圖景。
詩詞中的"氣同聲應,昭哉合符"一句,強調了音樂和火焰之間的共鳴和和諧。在祭祀的儀式中,人們通過敲擊樂器、吹奏樂曲,使音樂的聲音與火焰的熱情相互呼應,共同傳達祭祀的意義和儀式的莊重。這種共鳴不僅在物理層面上表現出來,更象征了人與天地神靈之間的聯系和融合。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將祭祀儀式中的莊重氛圍和音樂的美妙表達得淋漓盡致。它展示了隋代人們對于祭祀儀式的重視,以及他們對音樂和儀式的融合所產生的美感和敬畏之情。
“黃鐘為角樂音上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huǒ sì dà chén shí èr shǒu
出火祀大辰十二首
huáng zhōng wèi jiǎo yuè yīn shàng dá, ào wéi chū xū.
[黃鐘為角]樂音上達,奧惟出虛。
huǒ xìng yán shàng, yì shēng yú wú.
火性炎上,亦生于無。
wǒ yōng wǒ shēng, wǒ shēng wǒ yú.
我鏞我聲,我笙我竽。
qì tóng shēng yīng, zhāo zāi hé fú.
氣同聲應,昭哉合符。
“黃鐘為角樂音上達”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七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