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妝梳君記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元和妝梳君記取”全詩
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
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
圓鬟無鬢堆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
昔聞被發伊川中,辛有見之知有戎。
元和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時世妝-儆戎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時世妝-儆戎也》是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唐詩。它寫了當時社會流行的一種妝容,用以警示人們不要忘記戰亂時代的艱苦與悲苦。
詩中描述了這種妝容的特點,如不施朱粉,用烏膏涂唇使之顯得暗淡無光,用墨畫出粗重的眉形,使整個妝容看起來失去了本來的美態,仿佛含有悲傷的哭泣。鬢發沒有堆起來的樣子,臉上的紅妝也沒有暈開,顯得十分不協調。詩人還提到了自己曾經聽說辛棄疾到伊川中被俘時的模樣,他用這個形象對比了當時的時尚妝容,表達了對于當時社會的不滿和對于戰亂的憂慮。
這首詩詞通過對時尚妝容的描寫,展示了社會流行風尚與戰亂時代的反差。雖然形式簡短,但通過幾個簡練的詞句,傳達了詩人對戰亂時代的憂慮和對于時尚風氣的批判。整首詩是一種對當時社會現象的諷刺和挖苦,同時也是一種對于真實自然之美的追求和贊美。
“元和妝梳君記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shì zhuāng jǐng róng yě
時世妝-儆戎也
shí shì zhuāng, shí shì zhuāng, chū zì chéng zhōng chuán sì fāng.
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
shí shì liú xíng wú yuǎn jìn,
時世流行無遠近,
sāi bù shī zhū miàn wú fěn.
腮不施朱面無粉。
wū gāo zhù chún chún shì ní, shuāng méi huà zuò bā zì dī.
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
yán chī hēi bái shī běn tài, zhuāng chéng jǐn shì hán bēi tí.
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
yuán huán wú bìn duī jì yàng,
圓鬟無鬢堆髻樣,
xié hóng bù yūn zhě miàn zhuàng.
斜紅不暈赭面狀。
xī wén bèi fā yī chuān zhōng, xīn yǒu jiàn zhī zhī yǒu róng.
昔聞被發伊川中,辛有見之知有戎。
yuán hé zhuāng shū jūn jì qǔ, jì duī miàn zhě fēi huá fēng.
元和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
“元和妝梳君記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