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煙霞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生煙霞侶”全詩
平生煙霞侶,此地重裴回。
今日勤王意,一半為山來。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祗役駱口,因與王質夫同游秋山,偶題三韻》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祗役駱口,因與王質夫同游秋山,偶題三韻》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石擁百泉合,云破千峰開。
平生煙霞侶,此地重裴回。
今日勤王意,一半為山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王質夫一同游覽秋山的情景,并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亡的憂慮和自己對國家的忠誠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山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之美,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熱愛和贊美。"石擁百泉合,云破千峰開"形象地描述了山石環繞、云霧繚繞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奇妙之美。
接著,詩人提到了他與王質夫的交情,稱他為"平生煙霞侶",意味著他們一同欣賞過許多美麗的風景。此處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友人的懷念。
然而,接下來的兩句詩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此地重裴回"指的是作者重回曾經的地方,心中充滿了對往事的回憶。"今日勤王意,一半為山來"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亡問題的關切,他表示對國家有著強烈的忠誠之心,愿意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
整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對友情、國家的關注。同時,詩詞的表達簡潔明了,語言流暢優美,給人以深遠的思考和聯想空間,體現了白居易的詩歌特色。
“平生煙霞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ī yì luò kǒu, yīn yǔ wáng zhì fū tóng yóu qiū shān, ǒu tí sān yùn
祗役駱口,因與王質夫同游秋山,偶題三韻
shí yōng bǎi quán hé, yún pò qiān fēng kāi.
石擁百泉合,云破千峰開。
píng shēng yān xiá lǚ, cǐ dì zhòng péi huí.
平生煙霞侶,此地重裴回。
jīn rì qín wáng yì, yī bàn wèi shān lái.
今日勤王意,一半為山來。
“平生煙霞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