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之多惴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操之多惴栗”全詩
此身是外物,何足苦憂愛。
況有假飾者,華簪及高蓋。
此又疏于身,復在外物外。
操之多惴栗,失之又悲悔。
乃知名與器,得喪俱為害。
頹然環堵客,蘿蕙為巾帶。
自得此道來,身窮心甚泰。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遣懷(自此后詩在渭村作)》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遣懷(自此后詩在渭村作)》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我將心靈寄托于身體之中,將性格埋藏于內心深處。
這個身體只是外在的東西,何足讓人痛苦憂慮或熱愛。
況且,還有假裝的東西,像是華麗的發飾和高聳的帽子。
這些東西離身體遙遠,又超越了外在的事物。
操之過多,會使人不安和畏懼,失去它們又會悲傷后悔。
于是我明白,名譽和地位,得到與失去都會帶來害處。
我心靈疲憊地環顧四周,蘿蕙成了我的頭巾帶。
自從我領悟了這個道理,我的身體貧窮,心靈卻非常安泰。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名利和外在物質的深思熟慮。他認為身體只是一個外殼,真正重要的是內心的品質和性格。他指出了外在物質和名位的虛假性質,以及追逐它們所帶來的焦慮、悔恨和痛苦。通過頹然反省,他最終領悟到名利與內心的滿足并不相關,而真正的平靜和滿足來自內心的寧靜。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白居易通過對物質和名利的否定,強調了內心的平靜和滿足的重要性。他用對外在物質的冷漠和對名利的頹廢來襯托出內心的安寧和泰然自若。詩中的"蘿蕙"象征了樸素和自然,與華麗的發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首詩以對比手法揭示了作者的思想,通過對物質和內心的對立來凸顯內心的平和和滿足感。這種思想在唐代的文人中頗具影響力,也體現了白居易獨特的人生態度和審美趣味。
“操之多惴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ǎn huái zì cǐ hòu shī zài wèi cūn zuò
遣懷(自此后詩在渭村作)
yù xīn shēn tǐ zhōng, yù xìng fāng cùn nèi.
寓心身體中,寓性方寸內。
cǐ shēn shì wài wù, hé zú kǔ yōu ài.
此身是外物,何足苦憂愛。
kuàng yǒu jiǎ shì zhě, huá zān jí gāo gài.
況有假飾者,華簪及高蓋。
cǐ yòu shū yú shēn, fù zài wài wù wài.
此又疏于身,復在外物外。
cāo zhī duō zhuì lì, shī zhī yòu bēi huǐ.
操之多惴栗,失之又悲悔。
nǎi zhī míng yǔ qì, dé sàng jù wéi hài.
乃知名與器,得喪俱為害。
tuí rán huán dǔ kè, luó huì wèi jīn dài.
頹然環堵客,蘿蕙為巾帶。
zì dé cǐ dào lái, shēn qióng xīn shén tài.
自得此道來,身窮心甚泰。
“操之多惴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