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霰暗紛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霰暗紛紛”全詩
寂寞深村夜,殘雁雪中聞。
分類: 田園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村雪夜坐》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村雪夜坐》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窗背燈坐,
風霰暗紛紛。
寂寞深村夜,
殘雁雪中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冬夜里的農村景象。詩人獨自坐在南窗邊,背對著燈光,感受著窗外風雪的凜冽。整個村子顯得寂靜而孤寂,夜晚的寒冷和農村的荒涼感在詩中得到了體現。在這個靜謐的村莊夜晚,詩人聽到了殘余的雁鳴聲,這是寒冷冬天的獨特音符。
賞析:
《村雪夜坐》通過簡潔明快的詞句,將農村冬夜的景象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首句“南窗背燈坐”,以簡練的語言描寫了詩人的坐姿和環境,南窗背對著燈光,暗示著詩人的孤獨和寂寞感。接著,“風霰暗紛紛”用形象的描寫展現了風雪交加的場景,形容風中飄落的雪花密集而模糊,給人一種寒冷、混沌的感覺。
詩的下半部分“寂寞深村夜,殘雁雪中聞”通過“寂寞深村夜”一詞,進一步強調了農村的孤獨和寂寞。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聽到了在風雪中飛翔的殘雁的呼喚聲,這一細節描寫增添了詩意的深度。雁鳴聲在冬夜里顯得格外清晰,也給詩人帶來了某種安慰和思考。
整首詩在簡潔的語言中傳達出作者對冬夜農村的凄涼和孤寂的感受,同時也透露出對生活的思考和對孤獨境遇的反思。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細膩的感受,詩人將讀者引入了一個寒冷而寂寞的農村夜晚,喚起了讀者對孤獨、寂寞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風霰暗紛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ūn xuě yè zuò
村雪夜坐
nán chuāng bèi dēng zuò, fēng sǎn àn fēn fēn.
南窗背燈坐,風霰暗紛紛。
jì mò shēn cūn yè, cán yàn xuě zhōng wén.
寂寞深村夜,殘雁雪中聞。
“風霰暗紛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