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憶同賞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憶同賞地”全詩
秋荷病葉上,白露大如珠。
忽憶同賞地,曲江東北隅。
秋池少游客,唯我與君俱。
啼蛩隱紅蓼,瘦馬蹋青蕪。
當時與今日,俱是暮秋初。
節物苦相似,時景亦無馀。
唯有人分散,經年不得書。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東坡秋意,寄元八》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坡秋意,寄元八》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在荒涼的野陂邊,孤獨行走時仍有思緒縈繞。
秋天的荷葉病倒了,白露像珠子一樣大。
忽然想起曾一起賞景的地方,曲江的東北角。
秋天的池塘少有游客,只有我和你。
哭泣的蛩蟲隱藏在紅蓼中,瘦馬踩踏著青草。
當時和現在,都是早秋。
節物悲惋地相似,景色也不再豐富。
只有人已經分散,經過一年都無法相見。
詩意:
這首詩以寂靜的秋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舊日美好時光的懷念。詩中的元八是指詩人的朋友元稹,他們曾經一起賞景,現在卻各自分散。詩人借助描述荷葉、白露、池塘等多個意象,抒發了對逝去時光的緬懷和對現實的感嘆。
賞析:
這首詩以寥落的野陂、病倒的荷葉和大如珠子的白露形容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凄清的秋景。詩人借助這些意象,表達了對曾經美好時光的追憶和對現實的思考。在詩末,詩人提到自己和元稹已經分散,無法再相見,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展示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人情世故的深思。
“忽憶同賞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pō qiū yì, jì yuán bā
東坡秋意,寄元八
liáo luò yě bēi pàn, dú xíng sī yǒu yú.
寥落野陂畔,獨行思有馀。
qiū hé bìng yè shàng, bái lù dà rú zhū.
秋荷病葉上,白露大如珠。
hū yì tóng shǎng dì, qǔ jiāng dōng běi yú.
忽憶同賞地,曲江東北隅。
qiū chí shǎo yóu kè, wéi wǒ yǔ jūn jù.
秋池少游客,唯我與君俱。
tí qióng yǐn hóng liǎo, shòu mǎ tà qīng wú.
啼蛩隱紅蓼,瘦馬蹋青蕪。
dāng shí yǔ jīn rì, jù shì mù qiū chū.
當時與今日,俱是暮秋初。
jié wù kǔ xiāng sì, shí jǐng yì wú yú.
節物苦相似,時景亦無馀。
wéi yǒu rén fēn sǎn, jīng nián bù dé shū.
唯有人分散,經年不得書。
“忽憶同賞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