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坐春景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起坐春景暮”全詩
新覺眼猶昏,無思心正住。
澹寂歸一性,虛閑遺萬慮。
了然此時心,無物可譬喻。
本是無有鄉,亦名不用處。
行禪與坐忘,同歸無異路。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睡起晏坐》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睡起晏坐》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后亭晝眠足,
起坐春景暮。
新覺眼猶昏,
無思心正住。
澹寂歸一性,
虛閑遺萬慮。
了然此時心,
無物可譬喻。
本是無有鄉,
亦名不用處。
行禪與坐忘,
同歸無異路。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在春日午后醒來的情景和內心的體驗。詩人在后亭睡醒后,坐起來欣賞春天的景色。他的眼睛仍然有些昏昏沉沉,心思卻平靜安寧,沒有雜念。他的心境寧靜而深邃,摒棄了萬種煩惱和牽掛。此刻,他的心靈非常明澈,無法用任何物象來形容。詩人認為自己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故鄉,也沒有什么特定的歸屬感。修行禪定和坐忘的境界是相通而無異的。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日午后的一幕場景,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超脫。詩人在詩中通過對春景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在寧靜中醒來的感受。他的眼睛仍然有些迷糊,但內心卻清靜無礙,沒有被雜念所困擾。詩人通過描述自己的心境,表達了追求平靜、超越塵世的修行態度。
詩中的“澹寂歸一性”表明了詩人追求心靈的寧靜和統一,將自己的思緒和煩惱拋諸腦后。他感覺自己的心境達到了一種超越世俗的狀態,無法用任何物象來形容。最后的兩句“本是無有鄉,亦名不用處。行禪與坐忘,同歸無異路”,表達了修行禪定和坐忘的境界是相通的,都是超越塵世的道路。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對超脫境界的追求。通過描繪春景和自我反觀,詩人表達了一種超越紛擾的境界和對內心寧靜的向往。這首詩詞給人以寧靜、深遠的感覺,啟示人們追求心靈的平靜與超越世俗的境地。
“起坐春景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ì qǐ yàn zuò
睡起晏坐
hòu tíng zhòu mián zú, qǐ zuò chūn jǐng mù.
后亭晝眠足,起坐春景暮。
xīn jué yǎn yóu hūn, wú sī xīn zhèng zhù.
新覺眼猶昏,無思心正住。
dàn jì guī yī xìng, xū xián yí wàn lǜ.
澹寂歸一性,虛閑遺萬慮。
liǎo rán cǐ shí xīn, wú wù kě pì yù.
了然此時心,無物可譬喻。
běn shì wú yǒu xiāng, yì míng bù yòng chǔ.
本是無有鄉,亦名不用處。
xíng chán yǔ zuò wàng, tóng guī wú yì lù.
行禪與坐忘,同歸無異路。
“起坐春景暮”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