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身三年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身三年老”全詩
同生大塊間,長短各有分。
長者不可退,短者不可進。
若用此理推,窮通兩無悶。
椿壽八千春,槿花不經宿。
中間復何有,冉冉孤生竹。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時綠。
雖謝椿有馀,猶勝槿不足。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齊物二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齊物二首》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青松高百尺,
綠蕙低數寸。
同生大塊間,
長短各有分。
長者不可退,
短者不可進。
若用此理推,
窮通兩無悶。
椿壽八千春,
槿花不經宿。
中間復何有,
冉冉孤生竹。
竹身三年老,
竹色四時綠。
雖謝椿有馀,
猶勝槿不足。
譯文:
青松高達百尺,
綠蕙低不過數寸。
它們共同生長在大地之間,
長短各自有著自己的位置。
長者不可向后退,
短者不可向前進。
如果按照這個道理去推測,
就能窮盡通達而沒有困厄。
椿樹壽命長達八千春,
槿花卻不能經過一夜的宿舍。
中間還有什么存在呢?
只有矗立而孤單的竹子。
竹子的身體三年才老去,
竹子的顏色四季都是綠色。
盡管椿樹謝去后依然有余,
但竹子勝過椿樹而不足為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松樹、綠蕙、椿樹和竹子的描繪,表達了生命中各種事物的差異和各自的價值。松樹高大,象征著堅定和不可動搖的品質;綠蕙雖小,但也有其獨特的存在和價值。作者通過對長短、高低的描述,表達了事物各自的特點和位置,并借此引申出一種哲學思考。
詩中提到的椿樹和竹子,分別象征著壽命長久和壽命短暫的事物。椿樹被賦予了八千春的壽命,但它的花卻不能經過一夜的宿舍,壽命雖長但在花期上卻短暫。而竹子則以其短暫的生命展現了頑強的生命力,它的身體三年就會老去,但它的顏色卻四季常青,不斷煥發出綠色的生命活力。
整首詩通過對長短、壽命長短的對比,表達了生命中不同事物各自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作者通過對自然界中的椿樹和竹子的描繪,借以反思人生的哲學問題,提醒人們要珍惜生命,明白每個事物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沒有長短之分的事物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白居易深邃的思考和對生命的體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啟發意義。
“竹身三年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 wù èr shǒu
齊物二首
qīng sōng gāo bǎi chǐ, lǜ huì dī shù cùn.
青松高百尺,綠蕙低數寸。
tóng shēng dà kuài jiān, cháng duǎn gè yǒu fèn.
同生大塊間,長短各有分。
zhǎng zhě bù kě tuì, duǎn zhě bù kě jìn.
長者不可退,短者不可進。
ruò yòng cǐ lǐ tuī, qióng tōng liǎng wú mèn.
若用此理推,窮通兩無悶。
chūn shòu bā qiān chūn, jǐn huā bù jīng sù.
椿壽八千春,槿花不經宿。
zhōng jiān fù hé yǒu, rǎn rǎn gū shēng zhú.
中間復何有,冉冉孤生竹。
zhú shēn sān nián lǎo, zhú sè sì shí lǜ.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時綠。
suī xiè chūn yǒu yú, yóu shèng jǐn bù zú.
雖謝椿有馀,猶勝槿不足。
“竹身三年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