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遂閑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安得遂閑情”全詩
行立與坐臥,中懷澹無營。
不覺流年過,亦任白發生。
不為世所薄,安得遂閑情。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詠懷》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詠懷》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盡日松下坐,
有時池畔行。
行立與坐臥,
中懷澹無營。
不覺流年過,
亦任白發生。
不為世所薄,
安得遂閑情。
中文譯文:
整日坐在松樹下,
偶爾在池塘邊散步。
行走、站立或臥倒,
內心寧靜,沒有煩憂。
不知不覺歲月流逝,
白發也隨之生長。
不在意世人的評判,
如何能夠安享閑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作品。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自身心境,表達了對歲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對寧靜自在生活的向往。
詩中的松樹和池塘代表了詩人追求寧靜和自由的境地。他坐在松樹下,散步在池塘邊,既有時靜靜地坐著,又有時自由地行走,甚至臥倒,展現出一種無拘無束的姿態。這種自由自在的狀態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澹然無欲的心態。
詩人表達了對時間的無感和對白發的接受。他說自己不知不覺間就老了,白發悄然生長,但他并不在意。這體現了他對年齡增長和時光流逝的淡然態度,以及對人生的豁達和接受。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心愿,他不在乎世人對他的評判,渴望能夠安享閑適自在的情感和生活。他希望遠離繁忙和功利的世俗紛擾,擁有一種寧靜的心境,并能夠自由地追求內心的愿望。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展示了一種豁達、淡泊的心態。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感受的抒發,傳達了一種追求心靈自由與寧靜的情感,同時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對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求。
“安得遂閑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huái
詠懷
jǐn rì sōng xià zuò, yǒu shí chí pàn xíng.
盡日松下坐,有時池畔行。
xíng lì yǔ zuò wò, zhōng huái dàn wú yíng.
行立與坐臥,中懷澹無營。
bù jué liú nián guò, yì rèn bái fà shēng.
不覺流年過,亦任白發生。
bù wéi shì suǒ báo, ān dé suì xián qíng.
不為世所薄,安得遂閑情。
“安得遂閑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