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癖在章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癖在章句”全詩
萬緣皆已消,此病獨未去。
每逢美風景,或對好親故。
高聲詠一篇,恍若與神遇。
自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時新詩成,獨上東巖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樹。
狂吟驚林壑,猿鳥皆窺覷。
恐為世所嗤,故就無人處。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山中獨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獨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獨自在山中吟誦詩歌的情景,表達了他對詩歌創作的癡迷和執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萬緣皆已消,此病獨未去。
每逢美風景,或對好親故。
高聲詠一篇,恍若與神遇。
自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時新詩成,獨上東巖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樹。
狂吟驚林壑,猿鳥皆窺覷。
恐為世所嗤,故就無人處。
詩詞的詩意是,詩人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癖好,他自己的癖好就是對詩句的追求。他認為這個癖好已經消耗了他對種種現實事物的興趣,但是這個病卻依然存在。在美麗的自然景色或者與親友相處時,他會高聲吟唱一篇詩歌,仿佛與神靈相會。他自比為江上的客人,居住在一半山中。有時當他創作出新的詩篇時,他會獨自上山,靠在白色的石崖上,手攀青桂樹。他狂吟詩聲驚動林中的谷壑,猿猴和鳥兒都窺視著他。他擔心自己會被世人嘲笑,因此選擇在無人之處吟詩。
這首詩詞賞析,通過描繪詩人在山中吟唱詩歌的情景,展現了詩人對于詩歌創作的熱愛和追求。詩人將詩歌比作他的癖好,認為這個癖好已經消耗了他對其他事物的興趣,但他依然無法擺脫對詩歌的執著。在美麗的風景和親友的陪伴下,他能夠感受到詩歌創作帶給他的快樂和與神明相會的感覺。他自比為江上客人,半住在山中,將自然山水作為他詩歌創作的靈感來源。他獨自上山,將自己與自然融為一體,從而創作出靈感激發的詩篇。但他也擔心自己的創作會被人嘲笑和詆毀,因此選擇在無人之處吟詩。這首詩詞通過描述詩人對詩歌創作的癡迷和執著,表達了詩人追求藝術的力量和追求傳統文化的價值。
“我癖在章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dú yín
山中獨吟
rén gè yǒu yī pǐ, wǒ pǐ zài zhāng jù.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wàn yuán jiē yǐ xiāo, cǐ bìng dú wèi qù.
萬緣皆已消,此病獨未去。
měi féng měi fēng jǐng, huò duì hǎo qīn gù.
每逢美風景,或對好親故。
gāo shēng yǒng yī piān, huǎng ruò yǔ shén yù.
高聲詠一篇,恍若與神遇。
zì wèi jiāng shàng kè, bàn zài shān zhōng zhù.
自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yǒu shí xīn shī chéng, dú shàng dōng yán lù.
有時新詩成,獨上東巖路。
shēn yǐ bái shí yá, shǒu pān qīng guì shù.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樹。
kuáng yín jīng lín hè, yuán niǎo jiē kuī qù.
狂吟驚林壑,猿鳥皆窺覷。
kǒng wèi shì suǒ chī, gù jiù wú rén chù.
恐為世所嗤,故就無人處。
“我癖在章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