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為錢塘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為錢塘行”全詩
今為錢塘行,重經茲寺宿。
爾來幾何歲,溪草二八綠。
不見舊房僧,蒼然新樹木。
虛空走日月,世界遷陵谷。
我生寄其間,孰能逃倚伏。
隨緣又南去,好住東廊竹。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宿清源寺》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清源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描述了他在旅途中逗留在清源寺的情景。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清源寺
往謫潯陽去,夜憩輞溪曲。
今為錢塘行,重經茲寺宿。
爾來幾何歲,溪草二八綠。
不見舊房僧,蒼然新樹木。
虛空走日月,世界遷陵谷。
我生寄其間,孰能逃倚伏。
隨緣又南去,好住東廊竹。
譯文:
朝思向潯陽遷徙,夜晚駐足在輞溪曲邊。
如今行至錢塘,再次經過這座寺院留宿。
自從來到這里已過了多少年歲,溪水草木依然翠綠。
不再見到從前的僧房,而是茂盛的新樹木。
虛空中日月徐徐流轉,世界變遷如陵谷。
我作為一個凡人寄居在這里,誰能逃避生活的瑣碎困擾。
隨著緣分再次南行,喜歡棲身于東廊的竹林。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在旅途中逗留在清源寺的感受和思考。他告別了潯陽,來到錢塘,經過輞溪曲時決定在清源寺留宿一夜。他觀察到歲月的流轉,看到新樹木取代了舊僧房,感慨于世界的變遷。作為一個凡人,他無法逃避生活中的煩惱和困擾,但他仍然選擇順其自然地南行,喜歡棲身于東廊的竹林。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清源寺的變遷和周圍的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的思考。詩中的清源寺象征著世間,而詩人自身則象征著凡人。他觀察到舊房僧已不見,新樹木蒼翠,暗示了歲月更迭的無情和人事變遷的無常。詩人意識到自己無法逃避生活的瑣碎與困擾,但他選擇順從自然的命運,再次南行,寄情于東廊的竹林,表現出一種豁達與從容。
整首詩意境清幽,寓意深遠。它描繪了自然與人生的相互關系,表達了對世界變遷的思考以及詩人積極應對生活的態度。通過與自然景物的對比,詩人展示了人類在宇宙中微小而短暫的存在,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生命的珍視。這首詩傳達了一種超越個人困擾的人生智慧,引導人們順應自然、豁達從容地面對生活的起伏與變化。
“今為錢塘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qīng yuán sì
宿清源寺
wǎng zhé xún yáng qù, yè qì wǎng xī qū.
往謫潯陽去,夜憩輞溪曲。
jīn wèi qián táng xíng, zhòng jīng zī sì sù.
今為錢塘行,重經茲寺宿。
ěr lái jǐ hé suì, xī cǎo èr bā lǜ.
爾來幾何歲,溪草二八綠。
bú jiàn jiù fáng sēng, cāng rán xīn shù mù.
不見舊房僧,蒼然新樹木。
xū kōng zǒu rì yuè, shì jiè qiān líng gǔ.
虛空走日月,世界遷陵谷。
wǒ shēng jì qí jiān, shú néng táo yǐ fú.
我生寄其間,孰能逃倚伏。
suí yuán yòu nán qù, hǎo zhù dōng láng zhú.
隨緣又南去,好住東廊竹。
“今為錢塘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