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鳳池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昨夜鳳池頭”全詩
明月本無心,行人自回首。
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后。
清影不宜昏,聊將茶代酒。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宿藍溪對月(一作宿藍橋題月)》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藍溪對月(一作宿藍橋題月)》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藍溪對月(一作宿藍橋題月)
昨夜鳳池頭,今夜藍溪口。
明月本無心,行人自回首。
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后。
清影不宜昏,聊將茶代酒。
譯文:
昨夜在鳳池頭,今夜在藍溪口。
明亮的月亮本無意,行人自然回頭看。
在秋天的新月下,松樹的影子掩映。
半夜鐘聲過后,清晰的影子不宜混沌。
就讓茶替代酒,消愁解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藍溪宿營的夜晚,面對明亮的月光所產生的一系列感受和思考。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作者昨夜在鳳池頭度過,今夜則在藍溪口宿營。這兩個地方都是自然景觀的名字,暗示了作者的旅途和行程。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明月的無心,行人卻因其美麗而自然回頭觀望。這里揭示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景色的欣賞之情。
第四句描述了在新秋的月光下,松樹的影子在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增添了夜晚的神秘和詩意。
接著的兩句表達了半夜的鐘聲過后,清晰的影子不應該被混沌所遮蔽,這可能是作者對自身情緒的反思,認為應該保持清醒和明晰的心境。
最后兩句將茶代替酒,意味著作者在這個寧靜的夜晚選擇以淡泊的心態來消愁解悶,表達了對寧靜與自然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夜晚中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內心的感悟,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淡泊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清新和豁達的詩風。
“昨夜鳳池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lán xī duì yuè yī zuò sù lán qiáo tí yuè
宿藍溪對月(一作宿藍橋題月)
zuó yè fèng chí tóu, jīn yè lán xī kǒu.
昨夜鳳池頭,今夜藍溪口。
míng yuè běn wú xīn, xíng rén zì huí shǒu.
明月本無心,行人自回首。
xīn qiū sōng yǐng xià, bàn yè zhōng shēng hòu.
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后。
qīng yǐng bù yí hūn, liáo jiāng chá dài jiǔ.
清影不宜昏,聊將茶代酒。
“昨夜鳳池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