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嗟還自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嗟還自哂”全詩
慘澹病使君,蕭疏老松樹。
自嗟還自哂,又向杭州去。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桐樹館重題》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桐樹館重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階前下馬時,梁上題詩處。
慘澹病使君,蕭疏老松樹。
自嗟還自哂,又向杭州去。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白居易下馬時,在一座名為桐樹館的地方,看到梁上有人題詩的地方。詩人自己正面臨著病痛的折磨,心情凄涼,而對比之下,那棵松樹卻孤獨而凋敝。詩人感慨自己的命運,既自嗟嘆又自嘲,然后繼續向杭州出發。
賞析:
《桐樹館重題》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的心境和感受。通過描寫自己病重的悲苦和寂寞的松樹,詩人表達了對生命的無奈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整首詩詞情緒低迷,寫景凄涼,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憂傷和孤獨感。松樹作為詩中的獨立形象,象征著堅強和孤高,與詩人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強了詩詞的感染力。
此外,詩中的“自嗟還自哂”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命運的自嘲和自省,揭示了他對自身現狀的反思和對生活的矛盾態度。最后兩句“又向杭州去”,表明詩人要繼續前行,面對新的環境和挑戰,展示了他堅強的意志和對未來的希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凄美的語言展現了白居易內心的痛苦和對生命的思考,同時通過景物的描寫和對比,呈現出對人生境遇的深沉感慨。
“自嗟還自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shù guǎn zhòng tí
桐樹館重題
jiē qián xià mǎ shí, liáng shàng tí shī chù.
階前下馬時,梁上題詩處。
cǎn dàn bìng shǐ jūn, xiāo shū lǎo sōng shù.
慘澹病使君,蕭疏老松樹。
zì jiē hái zì shěn, yòu xiàng háng zhōu qù.
自嗟還自哂,又向杭州去。
“自嗟還自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