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鼓聲已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鼓聲已半”全詩
請君斷腸歌,送我和淚酒。
月落欲明前,馬嘶初別后。
浩浩暗塵中,何由見回首。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曉別》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曉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清晨離別的場景,表達出別離之苦和離情之難。詩意深邃,令人動容。
詩中描繪了黎明時分的場景,描寫了離別的悲傷氛圍。詩的開篇寫道:“曉鼓聲已半,離筵坐難久。”意味著天剛蒙蒙亮,離別的鐘聲已經敲響,讓人難以再坐久留。接下來,作者提出請求:“請君斷腸歌,送我和淚酒。”意思是請朋友唱一首讓人心碎的歌曲,與他一同飲淚而別。
接著,詩人描述了月亮落下,天將破曉的情景:“月落欲明前,馬嘶初別后。”月落之前,馬嘶聲初離別時。這一句描繪了離別時分,更加凸顯了彼此離別的無奈之情。最后兩句詩寫道:“浩浩暗塵中,何由見回首。”詩人用“浩浩暗塵中”來形容旅途上的無邊無際的塵土飛揚,表達了離別后彼此難以再相見的無奈之情。
這首詩通過描繪離別的景象和表達內心的離情之苦,展示了作者對別離的深切感受和思念之情。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讀來令人心生感傷之情。它也是白居易描寫離別主題的一篇精彩之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曉鼓聲已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bié
曉別
xiǎo gǔ shēng yǐ bàn, lí yán zuò nán jiǔ.
曉鼓聲已半,離筵坐難久。
qǐng jūn duàn cháng gē, sòng wǒ hé lèi jiǔ.
請君斷腸歌,送我和淚酒。
yuè luò yù míng qián, mǎ sī chū bié hòu.
月落欲明前,馬嘶初別后。
hào hào àn chén zhōng, hé yóu jiàn huí shǒu.
浩浩暗塵中,何由見回首。
“曉鼓聲已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