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荒田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見荒田草”全詩
獨立最高頭,悠哉此懷抱。
回頭向村望,但見荒田草。
村人不愛花,多種栗與棗。
自來此村住,不覺風光好。
花少鶯亦稀,年年春暗老。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登村東古冢》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村東古冢
高低古時冢,
上有牛羊道。
獨立最高頭,
悠哉此懷抱。
回頭向村望,
但見荒田草。
村人不愛花,
多種栗與棗。
自來此村住,
不覺風光好。
花少鶯亦稀,
年年春暗老。
中文譯文:
登上村東的古冢,
古時的墳墓高低分布,
頂上有牛羊經過的痕跡。
獨自站在最高的頭上,
此刻懷抱中的心情非常悠然自得。
回頭望向村莊,
卻只見到一片荒田和長滿草的景象。
村民們不愛花草,
他們更多種植栗子和棗子。
自從來到這個村莊住下,
我不經意間發現了這里的風光如此美好。
花兒很少,黃鶯也很稀少,
每年的春天都暗暗老去。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登村東古冢》是唐代著名文人白居易的作品。詩人獨自一人登上村莊東邊的古冢,眺望著周圍一片荒蕪的景象,感嘆著這個村莊的風光之美。
詩中描繪了古時冢墓的景象,高低錯落,牛羊留下的路痕也可見一斑,顯示了人世興衰的變遷。詩人登上冢頭,獨自站在最高處,心情悠然自得,表達了對人生的豁達和對自然的享受。
回頭望向村莊,卻只見一片荒田和長滿草的景象,村民們并不愛花草,而更多種植實用的栗子和棗子。這種景象使詩人產生思索,他的心境開始發生變化,對風光的認知也發生了轉變。他不禁感嘆自己來到這個村莊后,才發現這里的風光竟然如此美好。
最后兩句則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春天的凋零。花兒稀少,黃鶯也不常見,每一年的春光都在不知不覺中老去。這種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短暫的思考,時光如梭,人生如此短暫,需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詩以簡約疏朗的筆法,描繪出了一幅高遠的山村景色,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詩人豁達、淡泊的人生態度,強調了對現實的審視和對自然景色的審美感受,具有深遠的哲理意義。
“但見荒田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cūn dōng gǔ zhǒng
登村東古冢
gāo dī gǔ shí zhǒng, shàng yǒu niú yáng dào.
高低古時冢,上有牛羊道。
dú lì zuì gāo tou, yōu zāi cǐ huái bào.
獨立最高頭,悠哉此懷抱。
huí tóu xiàng cūn wàng, dàn jiàn huāng tián cǎo.
回頭向村望,但見荒田草。
cūn rén bù ài huā, duō zhǒng lì yǔ zǎo.
村人不愛花,多種栗與棗。
zì lái cǐ cūn zhù, bù jué fēng guāng hǎo.
自來此村住,不覺風光好。
huā shǎo yīng yì xī, nián nián chūn àn lǎo.
花少鶯亦稀,年年春暗老。
“但見荒田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