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過襄陽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過襄陽日”全詩
今過襄陽日,髭鬢半成絲。
舊游都是夢,乍到忽如歸。
東郭蓬蒿宅,荒涼今屬誰。
故知多零落,閭井亦遷移。
獨有秋江水,煙波似舊時。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再到襄陽訪問舊居》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到襄陽訪問舊居》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游歷襄陽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描述了詩人首次來到襄陽時,面容蒼老而剛剛長出胡須;再次來到襄陽時,胡須已然長成絲狀。這種描寫不僅展示了時光的流轉,也暗示了人事的變遷。
詩人回憶起過去的旅游經歷,認為這一切都像是在夢中一樣虛幻。然而,再次來到襄陽時,他卻有了一種回到家的感覺,像是找到了失散已久的親人。詩人特別提到了東郭的蓬蒿宅,它曾經是一個繁榮的居住地,如今卻變得荒涼而不知歸屬。
從這個細節中,詩人表達了與世界的隔離感和時光的飛逝感。人事物易改變,閭井也發生了遷移,只有秋江的水,依舊不變,仿佛還停留在舊時的模樣。詩人在這片熟悉的環境中找到了一絲安慰和安寧。整首詩寫景抒懷,以回憶勾勒出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中文譯文:
過去曾到襄陽一游,臉上剛剛長出胡須;
今天再度來襄陽,胡須已然長成絲狀。
過去的游歷如同夢境,現在卻仿佛回到了家。
東郭的荒涼宅院,如今屬于誰?
我明白多少事物會消失,閭井也會隨著搬遷。
只有秋江的水,煙波依舊如同昔日。
賞析:
該詩以游歷襄陽為背景,通過回憶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情厚意。詩人通過對自身和環境的描繪,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他回憶起來襄陽的旅游經歷,感慨萬分,認為過去的一切都像是在夢中一樣虛幻。然而,再次來到襄陽時,他卻有了一種回到家的感覺,像是找到了失散已久的親人。
詩人特別提到了東郭的蓬蒿宅,在描述其荒涼的同時,也表達了對過去繁華日子的思念。詩句“故知多零落,閭井亦遷移”,表明了他對世態變化的洞察。最后,詩人獨有秋江水的描寫,給人一種安慰和寧靜感,同時也暗示了詩人鐘情于故鄉的情感。
整首詩以簡潔而質樸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敘述了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變遷。詩人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在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今過襄陽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dào xiāng yáng fǎng wèn jiù jū
再到襄陽訪問舊居
xī dào xiāng yáng rì, rán rán chū yǒu zī.
昔到襄陽日,髯髯初有髭。
jīn guò xiāng yáng rì, zī bìn bàn chéng sī.
今過襄陽日,髭鬢半成絲。
jiù yóu dōu shì mèng, zhà dào hū rú guī.
舊游都是夢,乍到忽如歸。
dōng guō péng hāo zhái, huāng liáng jīn shǔ shuí.
東郭蓬蒿宅,荒涼今屬誰。
gù zhī duō líng luò, lǘ jǐng yì qiān yí.
故知多零落,閭井亦遷移。
dú yǒu qiū jiāng shuǐ, yān bō shì jiù shí.
獨有秋江水,煙波似舊時。
“今過襄陽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