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獨枯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而我獨枯槁”全詩
麋鹿樂深林,蟲蛇喜豐草。
翔禽愛密葉,游鱗悅新藻。
天和遺漏處,而我獨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遠道。
舊國無來人,寇戎塵浩浩。
沉憂竟何益,只自勞懷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潯陽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魚賤如泥,烹炙無昏早。
朝飯山下寺,暮醉湖中島。
何必歸故鄉,茲焉可終老。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首夏》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首夏》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孟夏時節,百物繁茂,動植一時興旺。
麋鹿歡樂于深林,蟲蛇喜歡茂盛的草地。
飛鳥喜歡茂密的葉子,游魚快樂于新生的藻類。
大自然的和諧之美遺漏了我,我卻孤獨而凋零。
身在天涯,親人都遠離了我。
故鄉沒有來信,國家卻遭受著敵人的侵擾。
沉浸在憂愁之中有何益處,只是自己勞累著懷抱。
不如放下身心,順從天命的創造。
潯陽的美酒多得數不盡,可以讓酒杯不干澀。
而魚肉卻如泥一般卑微,烹煮后無需拘泥于時間的早晚。
早飯在山下的寺廟,晚上陶醉于湖中的小島。
何必回歸故鄉,就在此地可以安享晚年。
詩意和賞析:
《首夏》描繪了孟夏時節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以及作者自身的孤獨和失落感。白居易通過描寫動植物的歡樂和自然的和諧,強調了自己與大自然的對比,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展示了季節的變遷,以及不同生物對于孟夏時節的喜愛和享受。麋鹿、蟲蛇、翔禽、游鱗等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多樣性。然而,詩中的"我"卻感到與大自然的融合與幸福相去甚遠,孤獨、凋零的自我形象與豐盛的自然景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于現實生活的消極態度。他感到困惑和無助,對于個人的憂愁和國家的動蕩感到無能為力。最后,作者提出了一種超脫的態度,認為放下身心,順應天命的創造,比沉浸在憂愁中更有益處。他渴望擺脫現實的困擾,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對生活的釋然。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象和個人情感為主線,通過對比和反思,表達了作者的孤獨、無助和對現實生活的疑問。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追求內心自由和超脫的意愿,希望通過放下俗世的紛擾,尋求真正的寧靜和自我安放。
“而我獨枯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ǒu xià
首夏
mèng xià bǎi wù zī, dòng zhí yī shí hǎo.
孟夏百物滋,動植一時好。
mí lù lè shēn lín, chóng shé xǐ fēng cǎo.
麋鹿樂深林,蟲蛇喜豐草。
xiáng qín ài mì yè, yóu lín yuè xīn zǎo.
翔禽愛密葉,游鱗悅新藻。
tiān hé yí lòu chù, ér wǒ dú kū gǎo.
天和遺漏處,而我獨枯槁。
yī shēn zài tiān mò, gǔ ròu jiē yuǎn dào.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遠道。
jiù guó wú lái rén, kòu róng chén hào hào.
舊國無來人,寇戎塵浩浩。
chén yōu jìng hé yì, zhǐ zì láo huái bào.
沉憂竟何益,只自勞懷抱。
bù rú fàng shēn xīn, míng rán rèn tiān zào.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xún yáng duō měi jiǔ, kě shǐ bēi bù zào.
潯陽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pén yú jiàn rú ní, pēng zhì wú hūn zǎo.
湓魚賤如泥,烹炙無昏早。
cháo fàn shān xià sì, mù zuì hú zhōng dǎo.
朝飯山下寺,暮醉湖中島。
hé bì guī gù xiāng, zī yān kě zhōng lǎo.
何必歸故鄉,茲焉可終老。
“而我獨枯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