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此江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對此江城”全詩
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榮。
五月始萌動,八月已凋零。
左右皆松桂,四時郁青青。
豈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
榮枯各有分,天地本無情。
顧我亦相類,早衰向晚成。
形骸少多病,三十不豐盈。
毛鬢早改變,四十白髭生。
誰教兩蕭索,相對此江城。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郡廳有樹,晚榮早凋,人不識名,因題其上》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郡廳有樹,晚榮早凋,人不識名,因題其上》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潯陽郡廳后,有樹不知名。
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榮。
五月始萌動,八月已凋零。
左右皆松桂,四時郁青青。
豈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
榮枯各有分,天地本無情。
顧我亦相類,早衰向晚成。
形骸少多病,三十不豐盈。
毛鬢早改變,四十白髭生。
誰教兩蕭索,相對此江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潯陽郡廳后的一棵無名之樹為主題,通過描繪樹木的榮衰變化,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
詩的開頭寫道,潯陽郡廳后有一棵無名之樹,這棵樹無人知曉它的名字。接著,詩人通過描繪樹木的生長和凋零,抒發了人生的悲涼和無常。詩中提到,秋天梧桐樹先落葉,春天桃李樹才繁花盛開。五月時,樹開始發芽萌動,而到了八月,樹已經凋零無聲。左右的樹木都是松柏和桂樹,四季郁郁蔥蔥。詩人認為,雨露的恩澤是無法精確衡量和平均分配的,榮耀和凋零各有定數,這是天地間本無感情的規律。
接下來,詩人將自身與這棵樹進行對比。他說自己也和這棵樹相似,早衰的命運在向晚年演變。他的身體雖然年少時少有疾病,但在三十歲時并未達到飽滿的狀態。毛鬢早早地變白,四十歲時白胡子已經生出。詩人抱怨誰讓他如此蕭條,孤寂地面對著江城。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棵無名之樹的生長和凋零,以及詩人自身的年歲衰老,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人生的不易和悲涼。它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對比和借物抒發出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純真淡泊的情感世界。
“相對此江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n tīng yǒu shù, wǎn róng zǎo diāo, rén bù shí míng, yīn tí qí shàng
郡廳有樹,晚榮早凋,人不識名,因題其上
xún yáng jùn tīng hòu, yǒu shù bù zhī míng.
潯陽郡廳后,有樹不知名。
qiū xiān wú tóng luò, chūn hòu táo lǐ róng.
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榮。
wǔ yuè shǐ méng dòng, bā yuè yǐ diāo líng.
五月始萌動,八月已凋零。
zuǒ yòu jiē sōng guì, sì shí yù qīng qīng.
左右皆松桂,四時郁青青。
qǐ liàng yǔ lù ēn, zhān rú bù jūn píng.
豈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
róng kū gè yǒu fèn, tiān dì běn wú qíng.
榮枯各有分,天地本無情。
gù wǒ yì xiāng lèi, zǎo shuāi xiàng wǎn chéng.
顧我亦相類,早衰向晚成。
xíng hái shǎo duō bìng, sān shí bù fēng yíng.
形骸少多病,三十不豐盈。
máo bìn zǎo gǎi biàn, sì shí bái zī shēng.
毛鬢早改變,四十白髭生。
shuí jiào liǎng xiāo suǒ, xiāng duì cǐ jiāng chéng.
誰教兩蕭索,相對此江城。
“相對此江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