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禽初展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晨禽初展翮”全詩
城暗云霧多,峽深田地窄。
宵燈尚留焰,晨禽初展翮。
欲知山高低,不見東方白。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東樓曉》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樓曉》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中文譯文:
脈脈復脈脈,
東樓無宿客。
城暗云霧多,
峽深田地窄。
宵燈尚留焰,
晨禽初展翮。
欲知山高低,
不見東方白。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清晨的景象,主要描述了東樓空無一人的寂靜和山峽中云霧繚繞的景象。詩人觀察到城市在清晨時還被黑暗籠罩,云霧彌漫,而山峽的地勢險峻,田地狹窄。夜晚的燈火仍然閃爍,清晨的鳥兒開始展翅飛翔。詩人希望了解山的高低,但看不到東方的曙光。
賞析:
《東樓曉》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寂靜而神秘的清晨景象,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和細膩描繪的能力。詩中的意象和語言都非常樸素,但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傳達出了一種靜謐而幽雅的氛圍。
詩的開頭兩句“脈脈復脈脈,東樓無宿客”,通過反復的“脈脈”呼應了東樓的寂靜無人,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接著,詩人通過描繪城暗、云霧、峽深和田地窄等景物,進一步強化了清晨的靜謐感和山峽的險峻。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宵燈仍然閃爍和晨禽初展翮,展示了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蓬勃活力,與前半部分的靜謐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后一句“欲知山高低,不見東方白”以一種反問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山勢的好奇,但又無法看到東方的曙光,給人以一種未盡之感。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將讀者帶入一個清晨的山峽景色中,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意象的對比,傳達出一種靜謐與活力、寂寞與期待的情感,展示了白居易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詩人的獨到見解。
“晨禽初展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lóu xiǎo
東樓曉
mò mò fù mò mò, dōng lóu wú sù kè.
脈脈復脈脈,東樓無宿客。
chéng àn yún wù duō, xiá shēn tián dì zhǎi.
城暗云霧多,峽深田地窄。
xiāo dēng shàng liú yàn, chén qín chū zhǎn hé.
宵燈尚留焰,晨禽初展翮。
yù zhī shān gāo dī, bú jiàn dōng fāng bái.
欲知山高低,不見東方白。
“晨禽初展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