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伊物理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伊物理變”全詩
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豈伊物理變,信是土宜別。
地氣反寒暄,天時倒生殺。
草木堅強物,所稟固難奪。
風候一參差,榮枯遂乖剌。
況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熱。
強羸壽夭間,安得依時節。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桐花》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桐花》
春令常有不同尋常,清明時節,桐花綻放。怎么會在巴峽之中,桐花開的時間竟然是十月。難道是物理規律發生變異,更可信的是土地異乎尋常。地氣反而寒暄,天時也倒過來了。草木堅強是固有的性質,不易被奪去。風和氣候變幻無常,榮枯也隨之相左。況且我是北方人,不適應南方的炎熱。身體雖然衰弱,壽命又短暫,怎能按時享受這美好的季節。
中文譯文:
春季的氣候常常有不同尋常的特點,清明時節,桐花開始綻放。怎么會在巴峽之中,桐花的開放時間竟然是在十月。這是不是由于物理規律發生了變異,更可信的是土地的特殊性。地氣反而寒了又暖,天時也顛倒了過來。草木的堅強是固有的屬性,不容易被奪取。風和氣候變化多端,榮枯也相互矛盾。況且我是北方人,不適應南方的炎熱。身體雖然瘦弱,壽命又不長,怎么能夠按時享受到這美好的季節呢。
詩意:
這首詩以桐花在清明時節開放的特點為出發點,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規律的不解和對物理規律的思考。他發現桐花開放的時間在巴峽之中是相當不尋常的,既不符合地理環境,也不符合天時氣候的變化。作者通過描述桐花的開放時間和氣候的反常,表達了對于自然界的感慨和思考。同時,作者也借桐花的開放時間引申出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壽命的不足之處,表達了對生命的短暫和無常的感嘆。
賞析:
《桐花》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絕詩,描繪了桐花開放的景象和自然界的一些不尋常之處。作者以桐花的開放時間和氣候的反常作為抒發自己感慨和思考的象征,表達了對于自然界和生命的短暫與無常的感嘆。通過一種微妙的對比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生命的短暫和無常的反思。整首詩既描繪了自然界的景色,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規律和生命的思考和思索。形象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使這首詩作充滿了哲理的意味,令人深思。
“豈伊物理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huā
桐花
chūn lìng yǒu cháng hòu, qīng míng tóng shǐ fā.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發。
hé cǐ bā xiá zhōng, tóng huā kāi shí yuè.
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qǐ yī wù lǐ biàn, xìn shì tǔ yí bié.
豈伊物理變,信是土宜別。
dì qì fǎn hán xuān, tiān shí dào shēng shā.
地氣反寒暄,天時倒生殺。
cǎo mù jiān qiáng wù, suǒ bǐng gù nán duó.
草木堅強物,所稟固難奪。
fēng hòu yī cēn cī, róng kū suì guāi là.
風候一參差,榮枯遂乖剌。
kuàng wú běi rén xìng, bù nài nán fāng rè.
況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熱。
qiáng léi shòu yāo jiān, ān dé yī shí jié.
強羸壽夭間,安得依時節。
“豈伊物理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