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過六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不過六七”全詩
回馬獨歸來,低眉心郁郁。
平生所善者,多不過六七。
如何十年間,零落三無一。
劉曾夢中見,元向花前失。
漸老與誰游,春城好風日。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晚歸有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歸有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朝吊李家孤,
暮問崔家疾。
回馬獨歸來,
低眉心郁郁。
平生所善者,
多不過六七。
如何十年間,
零落三無一。
劉曾夢中見,
元向花前失。
漸老與誰游,
春城好風日。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晚歸時的心境和感慨。詩人早上去吊唁李家的孤兒,傍晚又去問候崔家的病人。回到家中,他獨自一人,心情低落郁悶。他回顧自己一生所喜愛的人或事物,發現其中只有六七個還在身邊。他感嘆自己在十年間失去了許多重要的人和事物,如同花前失去了昔日的伴侶劉曾,或者是年少時的朋友元向。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不知道還能與誰一起游玩,只希望能在春天的城市里,感受到美好的風景和陽光。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晚年的孤獨和對過去的懷念。通過描繪自己在一天中不同時間所經歷的事情,詩人展示了生活的變遷和歲月的流逝。詩中的"朝吊李家孤,暮問崔家疾"表明詩人對家庭和友情的關注,以及他對生活中的常態和人情冷暖的敏感。詩人通過"回馬獨歸來,低眉心郁郁"表達了內心的孤獨和郁悶,這種情感在"如何十年間,零落三無一"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強調。詩人感嘆自己所珍視的人和事物已經逐漸減少,這種失去和消逝的感覺給他帶來了思考和憂傷。
詩的后半部分以對劉曾和元向的回憶作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年輕時光的留戀。"漸老與誰游"反映了詩人在晚年面臨的孤獨和無助,而"春城好風日"則描繪了他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自然風光的欣賞。整首詩以簡練而含蓄的方式,通過詩人個人的體驗和情感,觸發了讀者對時光流逝和生活變遷的思考,喚起了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思索。
“多不過六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guī yǒu gǎn
晚歸有感
cháo diào lǐ jiā gū, mù wèn cuī jiā jí.
朝吊李家孤,暮問崔家疾。
huí mǎ dú guī lái, dī méi xīn yù yù.
回馬獨歸來,低眉心郁郁。
píng shēng suǒ shàn zhě, duō bù guò liù qī.
平生所善者,多不過六七。
rú hé shí nián jiān, líng luò sān wú yī.
如何十年間,零落三無一。
liú céng mèng zhōng jiàn, yuán xiàng huā qián shī.
劉曾夢中見,元向花前失。
jiàn lǎo yǔ shuí yóu, chūn chéng hǎo fēng rì.
漸老與誰游,春城好風日。
“多不過六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