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在心兮酸在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苦在心兮酸在肝”全詩
未如生別之為難,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雞再鳴殘月沒,征馬連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聲,梅酸檗苦甘如蜜。
黃河水白黃云秋,行人河邊相對愁。
天寒野曠何處宿,棠梨葉戰風颼颼。
生離別,生離別,憂從中來無斷絕。
憂極心勞血氣衰,未年三十生白發。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生離別》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生離別》是唐代白居易所作,詩歌表達了生離別所帶來的痛苦和苦澀的情感體驗。詩中使用了檗和梅兩種苦澀的食物作為隱喻,抒發了離別之難與心靈的痛苦。
詩意:詩人通過比喻檗的苦和梅的酸來表達生離別之痛苦,以及這種痛苦對心靈和身體的傷害。詩中描繪了黃河、早晨的鳴叫和嘶鳴的馬匹,以及離別時的眼淚和心痛。最后,詩人表達了正直之心所帶來的甘甜和美好,暗示了生離別的辛酸與甜蜜共存。
賞析:詩人運用檗和梅的象征意義,在現實和感情上進行了巧妙的比喻。詩中用詞簡練,語言質樸,表達了深深的離別之痛和對家人思念之情。詩人通過黃河、早晨的景象等描寫手法,讓讀者感受到離別時的無助和孤獨,以及離別所帶來的身心之痛。整首詩節奏明快,意境深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文譯文:
食檗不易食梅難,
吃檗能夠苦味十足,吃梅則是酸味極重。
然而,并不如生離別之難受,
痛苦在于心中,酸澀在于肝臟。
晨雞再次啼鳴,月亮已經消失,
征馬連連嘶鳴,旅行者啟程而去。
回頭看骨肉,只能哭一聲,
梅的酸與檗的苦仿佛甜蜜如蜜。
黃河的水是白的,黃色的云飄蕩在秋日,
河邊的行人相對而愁。
天寒荒野何處可以過夜,
棠梨的葉子在寒風中戰抖。
生離別,生離別,
憂愁源自內心而無法中斷。
憂傷極端,心力交瘁,血氣衰退,
不到三十歲便生起了白發。
“苦在心兮酸在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g lí bié
生離別
shí bò bù yì shí méi nán, bò néng kǔ xī méi néng suān.
食檗不易食梅難,檗能苦兮梅能酸。
wèi rú shēng bié zhī wéi nán,
未如生別之為難,
kǔ zài xīn xī suān zài gān.
苦在心兮酸在肝。
chén jī zài míng cán yuè méi, zhēng mǎ lián sī xíng rén chū.
晨雞再鳴殘月沒,征馬連嘶行人出。
huí kàn gǔ ròu kū yī shēng, méi suān bò kǔ gān rú mì.
回看骨肉哭一聲,梅酸檗苦甘如蜜。
huáng hé shuǐ bái huáng yún qiū,
黃河水白黃云秋,
xíng rén hé biān xiāng duì chóu.
行人河邊相對愁。
tiān hán yě kuàng hé chǔ sù, táng lí yè zhàn fēng sōu sōu.
天寒野曠何處宿,棠梨葉戰風颼颼。
shēng lí bié, shēng lí bié, yōu cóng zhōng lái wú duàn jué.
生離別,生離別,憂從中來無斷絕。
yōu jí xīn láo xuè qì shuāi,
憂極心勞血氣衰,
wèi nián sān shí shēng bái fà.
未年三十生白發。
“苦在心兮酸在肝”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