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口同哀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異口同哀聲”全詩
晨光照閭巷,輀車儼欲行。
蕭條九月天,哀挽出重城。
借問送者誰,妻子與弟兄。
蒼蒼上古原,峨峨開新塋。
含酸一慟哭,異口同哀聲。
舊隴轉蕪絕,新墳日羅列。
春風草綠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別。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挽歌詞》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挽歌詞》的中文譯文:
丹旐何飛揚,素驂亦悲鳴。
晨光照閭巷,輀車儼欲行。
蕭條九月天,哀挽出重城。
借問送者誰,妻子與弟兄。
蒼蒼上古原,峨峨開新塋。
含酸一慟哭,異口同哀聲。
舊隴轉蕪絕,新墳日羅列。
春風草綠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白居易對喪事的哀悼,以及他對逝者的思念和對生死的感慨。
首先,他提到的“丹旐”和“素驂”是指牲禮所用的彩旗和素白色的馬車,表示這場葬禮是十分莊重的,也顯示了逝者的身份和地位。
接著,他描述了晨光照耀著閭巷,載著逝者葬車的車隊準備出發。這里的輀車形象生動,給人以莊嚴的感覺。
詩人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悼和追思之情,他問路人送喪者是誰,得知是逝者的妻子和弟兄。這樣的描寫表明逝者有親人的扶持和陪伴。
他接著描述了墓地的景象,上古的原野蒼蒼廣闊,新墳又層層開辟,逝者的靈柩被放置在新的墓穴中。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含酸一慟之哭。
最后一句“春風草綠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別”表達了生死的循環和不斷的離別與相聚。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切的感情,展現了作者對于逝者的哀思和生死的關照。透過詩中的場景描寫和抒情語言,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傷和對生命的思索。
“異口同哀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gē cí
挽歌詞
dān zhào hé fēi yáng, sù cān yì bēi míng.
丹旐何飛揚,素驂亦悲鳴。
chén guāng zhào lǘ xiàng, ér chē yǎn yù xíng.
晨光照閭巷,輀車儼欲行。
xiāo tiáo jiǔ yuè tiān, āi wǎn chū zhòng chéng.
蕭條九月天,哀挽出重城。
jiè wèn sòng zhě shuí, qī zǐ yǔ dì xiōng.
借問送者誰,妻子與弟兄。
cāng cāng shàng gǔ yuán, é é kāi xīn yíng.
蒼蒼上古原,峨峨開新塋。
hán suān yī tòng kū, yì kǒu tóng āi shēng.
含酸一慟哭,異口同哀聲。
jiù lǒng zhuǎn wú jué, xīn fén rì luó liè.
舊隴轉蕪絕,新墳日羅列。
chūn fēng cǎo lǜ běi máng shān,
春風草綠北邙山,
cǐ dì nián nián shēng sǐ bié.
此地年年生死別。
“異口同哀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