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恨隔年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桂恨隔年攀”全詩
玉憐同匠琢,桂恨隔年攀。
山靜豹難隱,谷幽鶯暫還。
微吟詩引步,淺酌酒開顏。
門迥暮臨水,窗深朝對山。
云衢日相待,莫誤許身閑。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和鄭元及第后秋歸洛下閑居(同高侍郎下隔年及第)》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鄭元及第后秋歸洛下閑居(同高侍郎下隔年及第)》
九月江南天氣涼,長亭北望稍堪傷。
孤帆一片歸何處,獨馬千蹄去不忘。
月明風靜牛山遠,露濕云深蜀路長。
嵐光漸落扶桑嶺,遙謝和尚歸去鄉。
中文譯文:
九月江南的天氣已經涼爽,我站在長亭北望,感到有些傷感。
一只孤帆飄蕩在江水上,我騎著獨馬向著何處去,但不會忘記。
明亮的月光下,風靜靜地吹過遠處的牛山,露水濕潤了深處的云朵,蜀道漫漫。
山間的嵐光漸漸消散在扶桑嶺上,遠離的和尚歸去了他的家鄉,我向他表示感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在和鄭元相聚一年之后,他自己歸到洛陽閑居時所作的,詩的題目表明了作者的身世,他是和鄭元同一年參加科舉考試,并且和鄭元一同考中了及第。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和對友誼的思念。
詩的前四句寫的是作者多年的辛勤努力終于獲得了功名之后的心情。作者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色,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涼爽的氛圍。長亭北望,象征著離別之情,孤帆一片,獨馬千蹄,形象地表達了作者的孤單和思念。
詩的后四句寫的是作者懷念和鄭元的情感。月明風靜,牛山遠,云深蜀路長,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表達了作者思念朋友的心情。嵐光漸落扶桑嶺,遙謝和尚歸去鄉,嵐光象征朋友的身影,漸落象征兩人相隔,遙謝和尚歸去鄉,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祝福和別離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功成名就之后的得意之情和對友誼的珍惜和思念之情。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描繪朋友的身影,將作者內心的情感生動地表達出來。
“桂恨隔年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èng yuán jí dì hòu qiū guī luò xià xián jū tóng gāo shì láng xià gé nián jí dì
和鄭元及第后秋歸洛下閑居(同高侍郎下隔年及第)
qín kǔ chéng míng hòu, yōu yóu dé yì jiān.
勤苦成名后,優游得意間。
yù lián tóng jiàng zuó, guì hèn gé nián pān.
玉憐同匠琢,桂恨隔年攀。
shān jìng bào nán yǐn, gǔ yōu yīng zàn hái.
山靜豹難隱,谷幽鶯暫還。
wēi yín shī yǐn bù, qiǎn zhuó jiǔ kāi yán.
微吟詩引步,淺酌酒開顏。
mén jiǒng mù lín shuǐ, chuāng shēn cháo duì shān.
門迥暮臨水,窗深朝對山。
yún qú rì xiāng dài, mò wù xǔ shēn xián.
云衢日相待,莫誤許身閑。
“桂恨隔年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