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吏同登蕓閣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署吏同登蕓閣間”全詩
唯是塵心殊道性,秋蓬常轉水長閑。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留別吳七正字》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別吳七正字
贈別吳七正字吏,臨行憶詠該門事。
成名共記甲科上,署吏同登蕓閣間。
唯是塵心殊道性,秋蓬常轉水長閑。
譯文:
離別吳七正字吏,臨行時回憶起記憶中的門事。
我們一起成名,都記得在甲科考試中獲得好成績,署吏同樣登上了蕓閣間。
只是塵心與道性不同,像秋蓬一樣常常轉移,喜歡水邊的寧靜。
詩意: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吳七的離別詩。詩中描述了他們共同成名的經歷,并從塵心和道性的角度展示了他們個性上的不同。白居易將自己比喻為秋蓬,暗示自己常常追求自由、轉移不定,而吳七則更喜歡平靜寧謐的生活。
賞析:
通過對甲科考試的回憶,詩中展現了白居易和吳七共同努力追求成功的情景。同時,通過對塵心和道性的對比,表達了他們的不同個性和生活態度。塵心代表著世俗的憂慮和欲望,而道性則代表著追求寧靜和淡泊的心態。整首詩流暢自然,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離別的情感和對吳七的祝福。同時,使用了寓意豐富的比喻,增強了詩意的表達效果。
“署吏同登蕓閣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bié wú qī zhèng zì
留別吳七正字
chéng míng gòng jì jiǎ kē shàng, shǔ lì tóng dēng yún gé jiān.
成名共記甲科上,署吏同登蕓閣間。
wéi shì chén xīn shū dào xìng, qiū péng cháng zhuǎn shuǐ zhǎng xián.
唯是塵心殊道性,秋蓬常轉水長閑。
“署吏同登蕓閣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