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浮名不系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縱有浮名不系心”全詩
春蘿秋桂莫惆悵,縱有浮名不系心。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及第后憶舊山》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及第后憶舊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及第后,回憶起舊山
偶然獻子虛登上榜首,
卻吟詠起邀隱思念的中林。
春天爬滿了蔓藤,秋季四處飄散著桂花。
不要為了虛名而掛心,
即使擁有了聲望,也不會束縛我的內心。
詩意:
白居易在此詩中表達了一種追求自由和內心平靜的情感。他在詩中回憶起曾經的山林之間的隱逸生活,并通過寫春藤和秋桂抒發對自然之美的惋惜之情。他告誡自己不要為了名利而憂愁,堅持內心的自由和寧靜,將心思放在更為重要的事物上。
賞析:
這首詩的整體氛圍輕松愉快,流露出詩人內心淡泊名利的態度。詩中運用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春天的蔓藤和秋天的桂花令人產生對自然的向往之情。作者用自然的景物反襯自己內心的淡泊,同時也表達了對名利虛妄的批判。
詩中的“及第”指的是白居易考中進士,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獲得了一定的官位。然而,他并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繼續追求自己內心追求的自由與寧靜。這種對名利的超越,展示了作者積極向上、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
總之,《及第后憶舊山》是一首傳達著自由寧靜之情的詩,它以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批判傳達了對名利的超越和內心的追求,給人以啟迪和思索。
“縱有浮名不系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dì hòu yì jiù shān
及第后憶舊山
ǒu xiàn zǐ xū dēng shàng dì, què yín zhāo yǐn yì zhōng lín.
偶獻子虛登上第,卻吟招隱憶中林。
chūn luó qiū guì mò chóu chàng, zòng yǒu fú míng bù xì xīn.
春蘿秋桂莫惆悵,縱有浮名不系心。
“縱有浮名不系心”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