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余牽世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嗟余牽世網”全詩
似彼白蓮花,在水不著水。
性真悟泡幻,行潔離塵滓。
修道來幾時,身心俱到此。
嗟余牽世網,不得長依止。
離念與碧云,秋來朝夕起。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贈別宣上人》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別宣上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人處世界,清凈何所似。
似彼白蓮花,在水不著水。
性真悟泡幻,行潔離塵滓。
修道來幾時,身心俱到此。
嗟余牽世網,不得長依止。
離念與碧云,秋來朝夕起。
詩意:
這首詩是白居易向宣上人送別的作品。詩人以上人(指出家修道的人)為主題,表達了對修道者清凈心境的贊賞和羨慕之情。詩中通過比喻,把上人的清凈境界與白蓮花在水中的姿態相對比,形象地描述了修道者在世俗紛擾中能保持超然的狀態。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白居易對修道者生活方式的欽佩和向往。首句“上人處世界,清凈何所似。”直接點明了詩人對上人清凈境界的稱贊。接下來的兩句“似彼白蓮花,在水不著水。”通過比喻的手法,將修道者的清凈比喻為白蓮花在水中的不沾水情景,形象地展示了修道者在塵世中能保持超然的境界。
接下來的幾句“性真悟泡幻,行潔離塵滓。修道來幾時,身心俱到此。”表達了修道者內心真實的覺悟和行為的純潔,以及修道者在修行過程中達到這種境界所付出的時間和努力。
最后兩句“嗟余牽世網,不得長依止。離念與碧云,秋來朝夕起。”是詩人對自己的感慨和借題發揮。詩人自稱“余”,表示自己仍然被俗世的牽絆所困,無法像修道者那樣長久地追求清凈。而“離念與碧云,秋來朝夕起。”則是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像秋天的云朵一樣,時刻追求離念,擺脫塵世的束縛。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婉約的意境展現了詩人對修道者清凈境界的贊美,并通過自我反思,表達了對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對自身塵世紛擾的思考。
“嗟余牽世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bié xuān shàng rén
贈別宣上人
shàng rén chǔ shì jiè, qīng jìng hé suǒ shì.
上人處世界,清凈何所似。
shì bǐ bái lián huā, zài shuǐ bù zhe shuǐ.
似彼白蓮花,在水不著水。
xìng zhēn wù pào huàn, xíng jié lí chén zǐ.
性真悟泡幻,行潔離塵滓。
xiū dào lái jǐ shí, shēn xīn jù dào cǐ.
修道來幾時,身心俱到此。
jiē yú qiān shì wǎng, bù dé zhǎng yī zhǐ.
嗟余牽世網,不得長依止。
lí niàn yǔ bì yún, qiū lái zhāo xī qǐ.
離念與碧云,秋來朝夕起。
“嗟余牽世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