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吏閑如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散吏閑如客”全詩
早涼湖北岸,殘照郭西門。
懶鑷從須白,休治任眼昏。
老來何所用,少興不多言。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晚出西郊》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出西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散官閑如客,貧州冷似村。
早涼湖北岸,殘照郭西門。
懶鑷從須白,休治任眼昏。
老來何所用,少興不多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散官晚上出游的景象。詩人身份雖然是官員,但他的職務并不繁忙,生活宛如旅客一般隨意自在。他所在的地方貧困冷落,宛如鄉村般寂靜。夜晚的涼意早早降臨,北岸的湖水在微風中泛起漣漪,夕陽的余暉透過西門的殘垣斷壁灑在大地上。詩人懶散地拿起鑷子,順著白發拔下幾根,眼睛也開始昏花,不再費心整理。他已經老去,不知道自己還能有什么用處,少有的興致也不再多言。
賞析:
《晚出西郊》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晚上離開城市,走進貧困冷落的鄉村的景象。詩人通過對官員身份的描述,暗示了自己的自由和閑散,與繁忙的政務相比,他更像一個隨性自在的旅客。貧困冷落的鄉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以冷落的氣氛和涼意的描寫營造了一種寧靜和孤獨的氛圍。夕陽的余暉透過殘垣斷壁的景象,表達了歲月流轉、光陰易逝的主題。詩人通過自己的生活狀態和身體的衰老,表達了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和無奈。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無奈之情,展示了作者對于人生晚期的深沉體悟。
“散吏閑如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chū xī jiāo
晚出西郊
sàn lì xián rú kè, pín zhōu lěng shì cūn.
散吏閑如客,貧州冷似村。
zǎo liáng hú běi àn, cán zhào guō xī mén.
早涼湖北岸,殘照郭西門。
lǎn niè cóng xū bái, xiū zhì rèn yǎn hūn.
懶鑷從須白,休治任眼昏。
lǎo lái hé suǒ yòng, shǎo xìng bù duō yán.
老來何所用,少興不多言。
“散吏閑如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