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江亭夜未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晚上江亭夜未回”全詩
日欲沒時紅浪沸,月初生處白煙開。
辭枝雪蕊將春去,滿鑷霜毛送老來。
爭敢三年作歸計,心知不及賈生才。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江亭夕望》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亭夕望》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憑高望遠思悠哉,
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沒時紅浪沸,
月初生處白煙開。
辭枝雪蕊將春去,
滿鑷霜毛送老來。
爭敢三年作歸計,
心知不及賈生才。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江亭夜晚遠眺時的心境。詩人站在高處,遙望遠方,靜思自得。夜晚降臨,但江亭的景色卻使他陶醉,不愿離去。當太陽即將落山時,江水泛起紅浪,如沸騰一般;而剛剛升起的月亮,白煙繚繞,宛如初生。樹枝上的雪花融化,春天即將離去;草地上的霜毛則迎接秋天的到來。詩人自覺自己不能與賈生相比,在三年內也無法達到賈生的才華和成就。
賞析:
《江亭夕望》表達了詩人在江亭夜晚的遠眺中所感受到的美景和思考。詩中描繪了夕陽下江水泛起紅浪,以及初生的月亮帶來的白煙,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幻和美麗景色。詩人通過描述樹上的雪花融化和地上的霜毛,抒發了對季節流轉和歲月逝去的感慨。在末句中,詩人謙虛地表示自己無法與賈生相比,意味著他對賈生的才華和成就深感欽佩和敬畏。
整首詩詞以寫景抒懷的手法,通過描繪江亭夜晚的景物和詩人的心境,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觀察和對時間流轉的感慨。詩人的思緒在美景中自由飄蕩,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才華的自謙和對賈生才華的推崇。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富有情感的氛圍,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晚上江亭夜未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tíng xī wàng
江亭夕望
píng gāo wàng yuǎn sī yōu zāi, wǎn shàng jiāng tíng yè wèi huí.
憑高望遠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rì yù méi shí hóng làng fèi,
日欲沒時紅浪沸,
yuè chū shēng chù bái yān kāi.
月初生處白煙開。
cí zhī xuě ruǐ jiāng chūn qù, mǎn niè shuāng máo sòng lǎo lái.
辭枝雪蕊將春去,滿鑷霜毛送老來。
zhēng gǎn sān nián zuò guī jì, xīn zhī bù jí jiǎ shēng cái.
爭敢三年作歸計,心知不及賈生才。
“晚上江亭夜未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