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萬事坐成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茫茫萬事坐成空”全詩
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此生飄蕩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風雨晚泊》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風雨晚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在苦竹林旁邊的蘆葦叢中,
停下船只眺望,思緒無窮。
青苔從地上撲起,連綿春雨,
白浪掀起天空,整日風吹。
忽然百年行程已過去一半,
茫茫萬事皆成空。
此生的漂泊何時才能定下,
像天地間的一縷鴻毛。
詩意:
《風雨晚泊》通過描繪一幅晚上停泊在湖邊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在寂靜的夜晚思考人生的哲理和意義。詩人站在苦竹林旁邊的蘆葦叢中,停下船只,凝視著眼前的風雨景象,思緒無窮。他觀察著青苔從地上撲起,連綿的春雨,以及白浪掀起的天空和吹拂整日的風。這些景象使他感嘆時間的流逝,百年的行程已經過去了一半,而茫茫的萬事也成了空。他思考著人生的漂泊,不知何時才能找到安身之所,就像天地間漂浮的一縷鴻毛。
賞析:
《風雨晚泊》以自然景物和抒情的筆觸,表現了詩人對人生和時光流逝的思考。苦竹林和蘆葦叢營造出一種幽靜的氛圍,與夜晚的風雨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中的青苔、春雨、白浪和風,通過形象的描繪,傳遞出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詩人通過觀察自然景物,啟發了對人生的深思,感嘆百年的行程已經過去了一半,而茫茫的萬事也成了空。最后的一縷鴻毛象征著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生命的追求,詩人希望能夠找到人生的歸宿。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抒發內心的感嘆,表達了對人生和時間的思考。它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勾勒出人生的無常和短暫,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追求自由、安定和內心寄托的渴望。《風雨晚泊》展現了白居易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哲理的探索,是唐代詩歌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茫茫萬事坐成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yǔ wǎn pō
風雨晚泊
kǔ zhú lín biān lú wěi cóng, tíng zhōu yī wàng sī wú qióng.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
qīng tái pū dì lián chūn yǔ,
青苔撲地連春雨,
bái làng xiān tiān jǐn rì fēng.
白浪掀天盡日風。
hū hū bǎi nián xíng yù bàn, máng máng wàn shì zuò chéng kōng.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cǐ shēng piāo dàng hé shí dìng, yī lǚ hóng máo tiān dì zhōng.
此生飄蕩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茫茫萬事坐成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